
万达、儒意1.44亿投资52TOYS,押注“谷子经济”是影视公司的新出路吗?

文 | 镜象娱乐,作者丨栗子酒
5月12日,万达电影公告称,其子公司北京影时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影时光”),与关联方上海儒意星辰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儒意星辰”),拟以1.44亿的对价购得北京乐自天成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自天成”)7%的股权。
其中,在原有股份上,影时光拟以6898.97万元认购3.69%的股份,儒意星辰拟以5174.23万元认购2.77%的股份。而在新增股权上,影时光拟以1329.6万元购得乐自天成0.31%的股权,儒意星辰拟以997.2万元购得0.23%的股权,双方合计投资总额约1.44亿元。按此推算,若以新增注册资本金额计,乐自天成对应估值约为42.9亿元,而若以股权转让的估值计,乐自天成的对应估值则约为18.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万达和儒意此次投资看向的是当下大热的“谷子经济”,后者与年轻市场关联紧密。投资标的乐自天成的核心品牌为52TOYS,该品牌是伴随着“谷子经济”热潮发展起来的头部品牌之一。万达和儒意选择此时注资,也是万达电影换帅后在经营策略上调整的一个表现,相较于影视内容加院线的打法,入局“谷子经济”更偏向于对院线下游市场的开发,这也是电影行业在现阶段连接年轻群体、拓展收入路径的一种尝试。
院线“入谷”,提升收入结构的稳定性
从当前院线企业的整体收入构成来看,院线公司的核心收入来源依然是电影票房的分账收入,并且,在非票房收入的部分中,占大头的广告收入,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票房。
以在国内院线市场占据最大份额的万达电影为例,2024年,国内电影大盘整体下行,全年总票房同比下降超两成。相对应地,万达电影的年度营收虽然达到123.62亿元,但净利润却由盈转亏,净亏损达到9亿元以上,同比下滑203.05%。而到了2025年一季度,一部《哪吒之魔童闹海》撑起了电影大盘,院线收入随之高走,万达电影在一季度净利润高达8.3亿元。
一落一涨之间,能够清晰地看到,院线收入与大盘票房收入之间的紧密关联,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院线公司收入的不稳定。因此,拓展院线公司的非票房收入,是平衡其收入结构的不错选择,在选择投资乐自天成之前,万达电影其实已经有所行动。
整体上说,万达电影和其新东家中国儒意在这方面的探索,主要集中在IP衍生品开发和提升影院大厅空间利用效率上。一方面,在万达电影易主之前,公司旗下的时光网已经有IP衍生品开发的尝试,与原神、泡泡玛特的MOLLY、黄油小熊、线条小狗、卡皮巴拉等头部IP都曾有过联名合作,推出的衍生品SKU数量达上百款。
另一方面,中国儒意入主之后,其产业链的布局进一步拉长,拿下这样一个重资产的标的,一向以投资思维见长的新领导者柯利明和陈祉希,也需要提升标的的变现效率。
2024年12月,万达电影开始孵化新品牌“时光里”,通过引入策展、主题联名、艺术文创等内容生态和消费场景,打造新一代影院延展空间。截至今年4月,万达电影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设30家时光里艺术品商店,商品SKU超500个。陈祉希透露,2025年,时光里潮流艺术商店预计将覆盖到一百家万达影城。
一些亮眼的数据已经开始反映到财报中,今年一季度,万达电影的衍生品销售对非票业务收入增长贡献率超40%,成为仅次于广告的第二大非票房收入来源。基于此,万达电影和儒意投资52TOYS就更好理解了。
作为“谷子经济”的头部玩家之一,52TOYS手握盲盒、变形机甲&拼装、可动人偶等六大产品线,孵化出Panda Roll、Sleep等热门原创IP,并且,与泡泡玛特等以原创IP开发为主的潮玩品牌不同的是,52TOYS从发展之初就与《猫和老鼠》《蜡笔小新》等多个知名IP合作,其中在国内影视IP合作方面,52TOYS曾在《流浪地球2》项目中,基于影片中的机械狗“笨笨”推出联名款变形机甲玩具,仅用了10天时间,该产品众筹金额便突破800万。
也就是说,在衍生品开发与销售上,52TOYS是一个不错的合作伙伴。当然,对于52TOYS来说,拿到万达电影和儒意的投资也是利处颇多。
据万达电影公告披露,2024年,52TOYS实现营收6.3亿元,净利润3000万元。这样的业绩表现在潮玩市场其实算不上亮眼。原因在于,52TOYS的销售渠道更多的是依赖外部合作,公司难以支撑大笔投入的门店扩张成本,52TOYS官网数据显示,从2020年布局线下至今,52TOYS的国内线下门店仅13家,尽管在海外市场,品牌于2024年启动了海外百店计划,但进展缓慢。门店扩张速度和利润表现都反映出,52TOYS缺钱、缺销售渠道,而尝试打通IP内容与实体消费场景的万达电影,为其长线发展给出了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
靠拢年轻市场,更多影视公司看向“谷子经济”
事实上,不只是万达电影,横店影视、上海电影、光线传媒等更多影视公司都开始在IP授权和衍生品开发上落子。
一来,“谷子经济”与年轻市场关联紧密,是年轻群体助推下兴起的新兴产业,而电影市场在阶段性回落的过程中,流失的消费群中也有不少年轻人。以刚过去的五一档为例,灯塔专业版出品的《2025五一档电影市场洞察报告》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档24岁以下观众占比为17%,这一数据呈现出明显的逐年递减的趋势。
基于此,电影公司发力“谷子经济”,或许能够提升年轻市场持续消费的欲望,因为“谷子”作为IP内容外延下的实体产品,观影群体大概率是在情绪驱动下产生购买行为,能够起到一个连接纽带的作用。这一点在海外电影市场爆发的衍生品消费中,不断被验证。
二来,越来越多电影公司布局“谷子经济”,也是消费市场真金白银票选的结果。从国内影视IP衍生品开发的整体进程来看,于电影收入构成上,票房长期贡献了约九成的收入,而衍生品收入则迟迟难有突破。也是因此,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影视公司对IP衍生品的开发相对保守,甚至为了控制成本,出现了众筹开发衍生品的模式。
犹记得在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官方衍生品众筹上线七天后,累计预售额超过550万元,刷新了当时中国动漫行业众筹纪录。到了2023年,《流浪地球2》官方衍生品众筹结束时的预售额已经达1.2亿元,热门IP衍生品市场的爆发潜力可见一斑。这个过程反映出,国内影视IP衍生品市场在持续扩大,与此同时,“谷子经济”迎来爆发期,加快了影视IP衍生品开发的脚步。
2024年,《铃芽之旅》上映期间推出7款特殊票根,凭借独特的设计和收藏价值,激发了观众“集邮式”观影的消费热情,部分影院上座率甚至一度提升40%;而今年年初《射雕英雄传》上映时,横店影视开发出观影特典卡,将卖品人均消费额从22元拉升至58元。这些运营手段既是电影公司提升非票房收入的的方式,也是布局“谷子经济”的切口。
例如,有了《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衍生品开发经验,光线传媒将IP授权进一步提前,其中,卡游提前一年便开始了相关卡牌产品的创作,使得相关产品与电影实现同步上市。更早的开发策略下,《哪吒2》的大火迅速带动相关“谷子”产品的爆发,卡游相关负责人在央视《经济信息联播》中表示:截至2月底,卡游整个产品的生产产量已经达到年前的三到四倍,其中,《哪吒》卡牌的销售量已经占到公司销售量的一半左右。
与此同时,光线传媒也更加切实地感受到“谷子经济”的发展“钱”景。5月13日,光线传媒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关于“哪吒”IP的大部分授权业务参与销售分成,相关衍生品覆盖了盲盒、毛绒、玩具、亚克力制品等绝大部分谷子类产品,总计超30个品类、200多个产品。其中在一季度,公司IP运营业务已经贡献了数亿元收入,预计未来会持续性产生更多的相关收入。
基于此,光线传媒的公司定位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公司将之称为“极具战略意义的第二次历史性转型”,即从“高端内容提供商”转变为“IP的创造者和运营商”,这也是光线传媒快步押注“谷子经济”的直观体现。
或许在眼下,国内影视IP衍生品开发尚处在初级阶段,但受“谷子经济”爆发的影响,加之影视公司与乐自天成、卡游、泡泡玛特等公司的合作加深,相应的产品开发链条正在加速完善。同时立足覆盖面更广的泛娱乐市场,无论是产业链上游的阅文集团,凭借丰富的IP储备,在谷子市场占据不小的份额,还是于产业链中段,阿里旗下的阿里鱼以平台模式连接IP版权方与渠道方,打通IP商业化链条,都能看到国内“谷子经济”于影视行业的渗透之快。
如今,更多影视公司加入其中,除了进一步助推这股风潮之外,在影视行业寻求破局点的当下,影视公司围绕“谷子经济”的探索,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突破口。未来,在长线的商业回报上,影视公司或许能够借此找到影视内容之外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