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支书和丈夫被洪水冲走,今天已经十天,女支书仍无踪影

十天前,女支书和丈夫遭遇洪水袭击被冲走,至今女支书仍下落不明,洪水带来的灾难给当地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搜救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对于女支书的失踪,家人和救援人员都深感担忧,希望能够尽快找到她的下落,确保她的安全,这一事件再次提醒我们自然灾害的不可预测性和破坏性,需要加强防范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七月末的北京,一场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突袭怀柔。琉璃庙镇孙胡沟村的那个夜晚,雨势如注,洪水裹挟着泥沙与石块,在山谷间嘶吼。没人能想到,这场天灾会让村里的“当家人”尹春燕和她的爱人蔡永章,永远留在了那个夜晚。
7月26日晚,暴雨越下越急,孙胡沟村的积水迅速上涨。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尹春燕放心不下村民,挨家挨户敲开房门,查看转移情况。她的爱人蔡永章也是党员,放心不下妻子,跟着一起帮忙疏散群众。深夜23时40分,就在两人巡查到一处低洼地带时,突如其来的洪峰汹涌而至,瞬间将他们卷了进去。
从那晚出事到现在,已经快十天了。消防、公安、民间救援队,还有尹春燕的家人亲戚,几乎没合过眼,沿着河道一寸寸搜寻。8月3日,房山蓝天救援队的队员赶到事发地加入搜救,第二天,他们带来了消息:在事发地下游约三四百米的地方,一棵被冲倒的大柳树形成了近六七米高的拦坝,蔡永章的遗体就被裹在里面,没被水继续冲走。
可尹春燕还没找到。她的哥哥红着眼圈说,搜救范围已经扩大到下游10公里左右,能想到的可疑地方都找遍了,“99%没有生还的希望了……现在啥也顾不上,就想先找到她。”话语里的哽咽,藏着所有人的心疼。
村民们提起尹春燕,眼泪止不住地流。有村民红着眼说:“要说死,我宁愿替她去死,让我们书记活着。”2018年12月当选村支书后,这个被大家叫“女汉子”的女人,就成了村里的“主心骨”。她带着村民解决了吃水难的老问题,琢磨着搞产业带大家致富,还建起了爱心食堂照顾村里的老人。这些年,村里的路好走了,日子宽裕了,大家打心底里信赖她——就像信赖自家亲人一样。如今全村人都安全了,可他们的尹书记却没回来,村民们聚在村口,一遍遍祈祷:“尹书记,你的村民都在等你回家。”
在7月31日的北京市防汛救灾新闻发布会上,怀柔区委书记张强提到尹春燕夫妇时,语气沉重。他说,全区1100多个基层党组织、1.5万名党员都冲在防汛一线,尹春燕就是其中之一,她逐家逐户转移群众时被洪水冲走,爱人蔡永章协助转移时也遭遇不幸,“我们正在全力搜救,心情非常沉重。”
这件事传开后,网上的评论里满是敬意与痛心。有人说:“这是新时代的焦裕禄,中国所有村官都有尹书记夫妇这样的觉悟,农村何愁不振兴!”更多人记住了他们作为党员的担当:“最基层的干部,做出了最伟大的付出,为了村民安全置生死于度外,是人民的榜样,党员的先锋。”
不少评论提到了“初心”:“真正的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冲在第一线。她是纯粹的人、善良的人,伟大在于一心为老百姓着想。”有人心疼他们的家人:“希望他们的两个孩子能得到妥善安排,健康成长。”也有人反复说着那句“英灵不朽,忠魂永存”,字里行间都是对英雄的缅怀。
“为人民而勇于献身,精神可嘉,重于泰山。”这句评论或许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基层干部的工作,常常是家长里短的琐碎,是田间地头的奔波,可到了危急时刻,他们站出来的身影,却比山还稳。尹春燕夫妇用生命诠释了“党员”二字的分量——不是口号,而是危难时的挺身而出,是对“守护群众”这四个字的躬身践行。
如今,搜救还在继续,村民们还在村口盼着。或许,找到尹春燕的那一天,大家会捧着她最喜欢的向日葵去接她回家。而她和蔡永章留下的那份担当与温暖,会像村里的老槐树一样,深深扎根在孙胡沟村的土地上,也扎根在更多人心里。这大概就是英雄存在的意义:他们走了,但精神永远都在。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