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预包装饮料购买调查:茶饮最受欢迎,超五成选择无糖或低糖饮料

上海预包装饮料购买调查显示,茶饮成为最受欢迎的品类,超过五成的消费者选择无糖或低糖饮料,健康意识日益增强,这一趋势反映了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对糖分摄入的警惕心态,茶饮的普及也显示了其在饮品市场中的重要地位。
2025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同时也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9月4日,上海市爱卫办、市健康促进中心发布了一项由万人参与的市民预包装饮料购买行为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超六成市民经常购买预包装饮料,近八成市民关注饮料含糖量信息,超五成市民选择无糖或低糖饮料——无糖或低糖饮料已成为预包装饮料消费主流选择。
近年来,含糖饮料过量摄入已成为影响市民健康的重要因素。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显示,全球每年有120万人死于过量摄入添加糖导致的疾病,每天多喝1罐含糖饮料可使肥胖风险增加27%,2型糖尿病风险上升22%。
调查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共计10695位市民参与。调查结果显示,市民购买饮料的行为较为普遍。从市民购买饮料的频率情况来看,3天/周及以上的频率为“经常购买预包装饮料”,有超六成(62.4%)市民经常购买,30岁以下年轻人中经常购买的比例高达82.6%。
最受市民喜爱的前五位预包装饮料类型,分别为:茶饮料(如绿茶、红茶、乌龙茶等),碳酸饮料(如可乐、雪碧等),包装饮用水(如纯净水、矿泉水等),果蔬汁类及其饮料(如纯果蔬汁、果蔬汁饮品等),特殊用途饮料(如营养素饮料、运动饮料等)。男性喜欢碳酸饮料及特殊用途饮料的比例显著高于女性,而女性喜欢果蔬汁类及其饮料的比例显著高于男性。青年群体更偏好碳酸饮料,中年群体更偏好茶饮料,老年群体更偏好包装饮用水。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饮料按照含糖量分为四类,分别为无糖饮料(含糖量≤0.5克/100毫升)、低糖饮料(含糖量≤5克/100毫升)、含糖饮料(含糖量>5克/100毫升)、高糖饮料(含糖量≥11.5克/100毫升)。
此次调查显示,超五成(53.4%)市民选择低糖饮料或无糖饮料,偏好高糖饮料的比例较低,仅为5.4%。女性偏好高糖饮料的比例显著高于男性。青年群体对饮料的含糖量接受度较宽,对于含糖饮料的接受度高于其他年龄段;中年群体偏好低糖饮料;老年群体偏好无糖饮料。
对于饮料的售价及包装规格,超六成市民偏好价格在3-8元的饮料,超五成市民偏好包装规格在300-500毫升的中瓶装饮料。而据线下观察发现,同一品牌、同一系列、同一规格的饮料,无糖或低糖饮料的售价略高于含糖饮料的售价。与此同时,线上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三成(27.1%)市民明确表示愿意为无糖或低糖饮料支付更高价格。
从市民对饮料含糖量的关注度来看,近八成市民(78.7%)比较关注饮料的含糖量信息,并尽量选择无糖及低糖饮料,且更偏向于茶饮料及碳酸饮料。市民选择无糖或低糖饮料的原因,主要是担心糖分摄入过高影响健康(39.7%)、个人口味偏好(31.6%)、以及控制体重或身材管理需要(20.3%),市民选择含糖饮料的原因主要是喜欢甜味带来的愉悦感受(44.2%)、习惯饮用含糖饮料(31.2%)。
作为全国首个试行含糖饮料健康提示标识的省级城市,上海于2023年率先在部分商超、便利店试点使用健康提示系统,2024年初又建立了国内首个饮料营养分级算法及“营养选择”标识,在2万多家餐饮门店、外卖平台、连锁超市等推广应用,直观指导消费者选择健康饮品。随着“体重管理年”活动全面启动,上海进一步推动饮料减糖行动规范化、制度化,助力市民健康体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