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障人员被骗至黑砖厂,不给报酬,高劳动强度令人恐惧,详情炸裂

近期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智障人员被诱骗至一家黑砖厂,遭受不公平待遇和剥削,这些受害者被强迫进行高强度的劳动,却得不到应有的报酬,黑砖厂的恶劣行为令人愤怒,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具体情况正在深入调查中,事件引发公众对于智障人士权益保护的思考和呼吁。
近年来,湖南、河南、山西等地砖厂陆续曝出控制智障人员劳动的丑闻,这些弱势群体被工头以诱骗、“捡拾”等方式带至砖厂,在无报酬、高强度的劳动中沦为牟利工具。2024年6月,湖南临湘艳飞建材有限公司内,包括李松岭在内的5名智障人员被暗访记者发现并报警解救,揭开了这一黑色产业链的冰山一角。
李松岭的人生在2007年中秋节拐向失控。那年,他光着膀子走出家门后失联,74岁的母亲谭照真和家人此后18年里四处寻找,曾以为他早已不在人世。2024年7月,当载着李松岭的警车抵达河南睢县救助站时,谭照真一眼认出儿子,痛哭着上前相认,可李松岭只是茫然地摆手,目光飘向远方,对亲人毫无反应。司法鉴定显示,他患有精神分裂症,韦氏成人智力仅54,分不清鸡鸭,不知国家首都,连自己的出生年月都记不清。
时间倒回2023年3月,李松岭被工头付某发以“在街头流浪”为由带至临湘如斯砖厂,后于2023年10月转至艳飞砖厂。在这里,他不叫李松岭,被工头唤作“开友”,身份被伪造成“来自云南、无兄弟姐妹”。砖厂对外包打包工作的结算标准是每1万块砖支付130元报酬,李松岭最多一个月完成了68万块砖的工作量,按每次用砖夹夹5块(约20斤)、左手再拎1块计算,每天要重复3600多次夹砖、弯腰、放砖的动作,11万余次机械重复的劳作填满了他的每一天。被解救47天后,他右手手指肚上因长期握砖夹磨出的两排老茧仍清晰可见。
和李松岭一起被解救的还有“富贵”“水牛”“李太星”“李金太”4人,他们分别由3名工头带至砖厂,同样全年无休,每天工作12小时。44岁的“李太星”实为广西人粟某辉,智力接近常人的他回忆,2012年在岳阳街头被工头李某学以“送回家”为由诱骗,此后十余年被辗转带至河南、山东等地多家砖厂劳动,从未拿到过一分钱。工头付某发的妻子吕女士称“管吃管住还买烟酒”,却对私吞5人全部报酬的事实避而不谈。据调查,2023年3月至2024年6月,李松岭等5人应得报酬46万余元被工头截留,其中李松岭27个月的劳动所得核算为13万余元,扣除被工头主张的3.5万元生活费后,实际应得95492元,直到被解救后才由当地人社局转交其家人。
艳飞砖厂法定代表人刘艳飞与3名工头因涉嫌强迫劳动罪已被刑拘,而这类事件并非个例。梳理2015年以来的法院判决可见,至少50家砖厂存在类似情况,近400名智障人员或被诱骗、或被购买、甚至被持械抢夺后强迫劳动。砖厂多以“招工难”“人员好管理”为由默许工头行为,部分砖厂甚至在部门检查时协助转移智障人员。艳飞砖厂股东王先生坦言,因将打包工作外包,未要求工头提供智障工人身份证,未尽到核查义务,而当地人社局表示,5000余家企业仅6名劳动监察人员,日常排查难以覆盖所有隐患。
事件曝光后,网友们展开理性讨论。有网友指出,工头以“救助”为名行控制之实,私吞劳动报酬,砖厂借“外包”推卸责任,二者形成利益共同体,均需承担法律后果,不能让“外包”成为违法挡箭牌。还有网友质疑基层监管存在明显短板,公安、民政、残联等部门信息不通,联合执法机制缺失,导致此类行为长期未被发现,呼吁建立跨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和便捷举报渠道。部分网友关注到“水牛”因智障无户籍信息仍滞留救助站、粟某辉被辗转多地却无人干预的现状,认为流浪智障群体的救助体系亟待完善,需加强寻亲技术支持和临时安置保障。也有网友提到,10年间近400人受害,说明黑色产业链背后的暴利驱动不容忽视,必须加大对工头和砖厂负责人的刑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从需求端遏制此类行为。
这起事件折射出的不仅是个别不法分子的贪婪,更是弱势群体保护、企业用工监管和基层社会治理的多重漏洞。要杜绝类似悲剧,既需依法严惩涉案人员,明确企业用工核查的主体责任,也需强化多部门协同监管,填补基层监察力量缺口,同时完善流浪人员的救助、寻亲和安置机制。唯有织密法律、监管和社会救助的三张网,才能让每一个劳动者的权益得到尊重,让智障“被工具化”的苦难不再上演。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