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名男子将2名伴娘捆绑,强按一男子与2名伴娘亲吻,详情炸裂曝出

多名男子将两名伴娘捆绑并强迫她们与一男子亲吻,事件引起广泛关注,这些男子行为恶劣,严重侵犯了伴娘的自主权和尊严,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社会道德,更是触碰了法律底线,事件的详细情况正在进一步调查中,公众呼吁严厉惩处涉事人员,维护社会公正和秩序。
2025年9月24日,陕西咸阳彬州市一场本该满是喜庆的婚礼,却因一段出格的“婚闹”视频在网络引发轩然大波。视频里,多名男子用胶带将两名伴娘紧紧捆绑在共享单车上,还强行按住另一名男性的头部,迫使他与伴娘发生接吻动作。全程中,伴娘不断尖叫挣扎,肢体语言满是抗拒,而周围围着不少人,有人哄笑、有人举着手机拍摄,始终没有一人上前制止,这场“热闹”彻底偏离了婚礼应有的温馨底色。
从视频细节能看出,涉事男子的行为并非无序的打闹,反而有着明确分工:有人负责撕扯胶带、缠绕伴娘身体,把人牢牢固定在共享单车车身上,让伴娘无法挣脱;还有人专门控制那名男性的胳膊和肩膀,用力往下按压他的头部,试图制造亲密接触。伴娘的尖叫声清晰可闻,身体不停扭动反抗,但现场围观者大多面带笑意,甚至有人还在起哄,整个场景与“喜庆”二字毫不沾边,更远远超出了公众认知中“婚闹”的合理范围。
事件发酵后,有媒体联系到彬州市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对方回应称,当地确实存在婚闹的风俗,但视频里这种程度“没有这么严重”。工作人员还提到,之前当地已经开展过文明婚礼的宣传倡导,婚闹现象比以前减少了不少,对于这次的事件,“会管的”。不过,这样的回应并没有平息公众的质疑,反而让更多人开始讨论:地方风俗该不该成为突破法律和道德底线的借口?
视频在网络上传播后,大量网友留言表达观点,多数评论都聚焦于“婚闹”外衣下的法律问题,态度理性且明确。网友“乐乐乐”直言:“这不是婚闹,是趁机耍流氓。应依法处理。结婚是喜,适当贺贺是热闹,不要给流氓借口。”这样的看法得到不少人认同,网友“Amber63”进一步补充:“这叫什么婚闹,什么年代了。不过是借着婚闹的外衣猥亵妇女。这应该走刑事案件,还‘会管的’,呵呵”,字里行间满是对事件定性和官方模糊回应的不满。
还有网友直接从法律层面给出分析,网友“古树茶2020”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第一款:【强制猥亵、侮辱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第二款: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前款罪的,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以此明确指出,涉事男子的行为可能已经触犯刑法,绝非简单的“风俗问题”。网友“自强不息河流kr”也表示:“这可不是普通的猥亵,多人光天化日之下强制猥亵妇女罪跑不掉了,最无语的是那位政府工作人员‘会管的’”,既点出行为的违法性,也质疑了官方回应的敷衍。
不少网友还关注到受害者的维权途径,网友“昱龙”问道:“弱弱的问一句,伴娘可以诉这些渣男强制猥亵罪吗”,网友“ymw6”则直接建议:“这个时候才应该告这些男的猥亵罪”,认为受害者不该忍气吞声,应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对于现场围观者的冷漠,网友“优雅风声9k”批评道:“这些男子太坏了借着婚闹耍流氓。围观人也可恨看着不管”,认为围观者的不作为,在某种程度上也助长了涉事者的肆意妄为。
部分网友结合自身经历或见闻分享观点,网友“遗世独立”提到:“有些地方的婚闹实在恶心,我小妹的大学同学毕业之后结婚,请我小妹去她那里当伴娘,我立马就告诉她别去,那个地方的婚闹和强奸妇女有什么区别,你去了还不知道能安全回来不?防人之心不可无”,用具体事例提醒其他人警惕不良婚俗;网友“我的名字无法注册”则表示:“我们这里以前也有婚闹现象,现在都很文明了,像这样出格的婚闹,伴娘的父母兄弟还有男友会去打人的”,通过对比,凸显出文明婚俗并非不可实现,关键在于对“越界行为”的零容忍。
也有网友对“婚闹”本身的定义提出质疑,网友“神秘光束t6就事论事”说:“结婚闹一闹是农村的风俗,闹的对象是新娘和新郎。闹也是有分寸的。和伴娘闹纯粹是借机耍流氓,且行为完全超出了一般闹的范围”;网友“星尘胖海”补充道:“婚闹是风俗,但以前可没有伴娘,更没有闹伴娘的”,认为针对伴娘的“婚闹”本就不属于传统风俗,只是有人借“风俗”之名行不轨之事。
此外,还有网友强调法律的严肃性,网友“健TSG”说:“不是婚闹,应该以猥亵、流氓罪判刑”;网友“qingfengcool”表示:“啥年代了,违法就是违法,别拿歪风邪气当借口”;网友“笑看风云”则认为:“猥亵罪和性骚扰加寻衅滋事罪和侮辱罪,必须判刑,否则民愤难息”。也有网友关注到事件中新人的责任,网友“魔法葡萄7t”问道:“新娘新郎呢?看着自己的朋友被欺负也不管?伴娘可是给你们帮忙来的,被欺负了,你们有脸吗?以后还能做朋友吗”,质疑新人对伴娘的保护缺失,毕竟伴娘是为了帮忙才参与婚礼,却遭遇这样的对待。
这场引发争议的“婚闹”,本质上已经突破了风俗的边界,触碰了法律的底线。婚俗的核心本是传递喜庆与祝福,而非成为少数人实施侵权行为的“遮羞布”。围观者的冷漠、涉事者的肆意,再加上官方回应中“会管的”所透露出的模糊态度,都让这起事件更具警示意义。要遏制此类现象,既需要公众明确“风俗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的认知,不纵容、不围观违法行为,遇到类似情况及时制止或报警;也需要相关部门从“会管”走向“实管”,及时介入调查,依法追究涉事者责任,用具体行动维护受害者权益。同时,持续推进文明婚俗倡导也很重要,只有让大家明白,婚礼的意义在于见证幸福,而非用低俗行为“博眼球”,才能让婚礼回归本应有的温馨与庄重,避免“婚闹”变“婚暴”的情况再次发生。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