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早餐产业迈入“标准时代” 两项风味新品标准在郑立项

河南早餐产业正在迈入“标准时代”,迎来两项风味新品标准的立项,在郑州,这一举措标志着河南早餐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化发展,新标准的制定将有助于提升早餐品质,推动产业创新,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美味早餐的需求,这也为河南早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象新闻记者 卢超峰
2025年9月28日,一场关乎河南传统早餐未来发展的关键会议在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龙子湖校区举行。由该校主办的珍味博士®炝锅胡辣汤、手工大馅包子新产品发布暨团体标准立项交流会成功举办,标志着这两款深受中原百姓喜爱的日常美食,正从依赖厨师“经验”的传统制作,迈向科学化、标准化的产业发展新阶段。
会议现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刘志伟、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赵安勇、院长邹建与来自河南省食品工业协会、千味央厨、华昱控股、姐弟俩餐饮、鸿福宫食品等行业协会及知名企业的负责人,以及中国烹饪大师杜新敬等业界专家齐聚一堂,共同见证新品发布,并启动了“炝锅胡辣汤”与“手工大馅包子”两项标准的制定工作。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刘志伟在致辞中介绍,胡辣汤与包子是河南餐饮的“灵魂组合”,全省日均消费胡辣汤高达1200万碗、包子1.5亿个,带动了超400亿元的庞大产业链。然而,产业长期面临风味控制、清洁化加工、包子馅料比量化、手工标准界定等技术瓶颈。为解决这些问题,学校联合多家食品企业开展科技攻关,此次发布的新品正是“实验室—工厂—餐桌”全链条协同创新的最新成果。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邹建教授在介绍新产品研发时强调,本次推出的炝锅胡辣汤和手工大馅包子体现了“清洁化、新鲜化、真实化、直观化、健康化、直观化、有机化、差异化”的核心理念,通过传统与科学相结合的方式,采用无化学添加剂的物理加工方法,实现了原料新鲜化、产品真实化的目标。“我们致力于在现代化食品工业中向传统餐饮致敬,让消费者享受到既健康又地道的‘河南味道’。”
河南省食品工业协会秘书长牛景红现场发布了《关于炝锅胡辣汤与手工大馅包子产品标准立项的通知》。他表示,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已对这两项团体标准完成立项审查,已准予立项,并提请各起草单位严把标准制定质量关,增强标准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他强调,此次立项旨在明确炝锅胡辣汤的“汤香、面香、肉香”风味指标体系,以及手工大馅包子的工艺与高馅料比等核心参数,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依据。
千味央厨董事长孙剑在会后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餐饮供应链企业,我们深切感受到市场对标准化传统美食的迫切需求。“炝锅胡辣汤”项目重点解决了风味稳定化和工业化生产的核心技术难题,意味着一碗地道的胡辣汤,不仅能在河南的早餐店品尝到,更能以统一的高品质走向全国的餐饮门店,让“中原味道”突破地域限制。
华昱食业作为中国肉类食品综合领先企业,华昱控股总经理刘朝阳结合公司实践谈到,手工大馅包子的标准立项意义重大。“过去‘手工’和‘标准’看似矛盾,但通过这次产学研合作,我们成功将手工工艺的关键环节进行了参数化界定,尤其是在保证食材新鲜的基础上,实现面皮手感、捏褶技艺和馅料配比等方面的突破。这为我们在保持传统手工风味的同时进行规模化、品质化生产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有望极大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鸿福宫(河南)食品董事长陈全盛表示:“作为本次新品的深度合作方,我们专注于将传统烹饪技艺与现代食品工程相结合。‘炝锅’这一关键风味的成功锁定与标准化,解决了传统胡辣汤工业化生产中风味还原度的核心痛点。同时,手工大馅包子标准的建立,为像胡辣汤这样的经典早餐搭档实现了‘比翼齐飞’,将共同推动河南早餐产业链的整体升级。”
与会专家认为,推动传统美食标准化并非抹杀个性,而是通过建立基础品质基准,保障食品安全与基本风味稳定,为市场创新和品牌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有助于将“中原味道”规模化、品牌化地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表示,将以此次发布会为契机,重点推进”三个一“工程:牵头制定并推广这一套团体标准,力争3年内上升为行业标准;联合龙头企业共建”中原早餐食品产业技术研究院“,打造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河南早餐大师“产业学院计划,三年培养3000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河南现代食品产业集群迈向1.2万亿元目标提供坚实支撑。
一碗汤,一只包子,看似寻常,却蕴含着推动产业升级、弘扬中原饮食文化的巨大能量。标准的建立,预示着河南传统美食正以更科学、更自信的姿态,走向全国乃至全球的餐桌。
审核:王霆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