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93到930 我们在纪念什么?∣聊会儿

从数字的变化来看,从93到930,我们纪念的是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跨越,这一变化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增长,更是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等多个领域发展的见证,通过回顾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过去,展望未来,同时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本文旨在探讨这一数字背后的纪念意义,以及我们从中可以汲取的经验和启示。
当礼兵仪仗队铿锵有力的步伐直抵人心,当全场同唱义勇军进行曲,我们是否真正听懂了这肃穆仪式背后的无声呐喊?
今天从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到全国各地的烈士陵园,社会各界代表同一时刻用同样的仪式来怀念逝去的先烈。
他们,不该被遗忘。
他们是谁?
他们是抗战前线迎着炮火倒下的年轻战士,是细菌战受害者痛苦扭曲的面容,是大轰炸中与城市一同化为焦土的普通市民,更是今日之中国保家卫国的当代英雄。是千千万万个有名有姓、有爱有恨的鲜活生命。历史不会忘记,在民族最危险的时刻,正是这些如今已渐行渐远的背影,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新的长城。93阅兵式上,那些百岁老兵颤巍巍的敬礼,就是穿越时空的历史见证。
记住他们,是为了看清自己。铭记历史,我们才能在灵魂深处理解和平的来之不易,懂得国家弱则民遭殃的朴素真理。这种记忆不是要沉溺过去、延续仇恨,而是要照亮前行的路。
我们有直面伤痛的勇气,更有开创未来的决心。93阅兵展示的不仅是国威军威,更是一种历史的传承。当我们听到东风5C打击范围覆盖全球时,我们不会忘记曾经的小米加步枪。强大的国防,是对历史最好的告慰。
每年的公祭日都有少先队员合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后继有人是对逝者最高的敬意,那些长眠地下的忠魂,应当活在我们的记忆中,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用实力来捍卫。(郑凯 户文杰 宋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