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开机器人小腿自证,小鹏这场危机公关太炸裂
摘要:
小鹏汽车面临机器人小腿自证危机,但其公关反应迅速且备受瞩目,面对争议,小鹏通过有效的沟通手段,迅速回应关切,展现其处理危机的能力,这场公关行动不仅及时回应了消费者的疑虑,也展现了小... 小鹏汽车面临机器人小腿自证危机,但其公关反应迅速且备受瞩目,面对争议,小鹏通过有效的沟通手段,迅速回应关切,展现其处理危机的能力,这场公关行动不仅及时回应了消费者的疑虑,也展现了小鹏汽车对于产品质量和消费者信任的重视,虽然具体细节尚未透露,但其处理方式已引起广泛关注和积极反响。
文 | 公关人
技术过于先进反而成了“原罪”,小鹏机器人的“自证”之路,既是一场企业危机公关,也是中国科技突破公众认知的艰难之旅。
“总有人不相信这个世界变化如此快。”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一则一镜到底视频时这样写道。视频中,工作人员拉开机器人背部的拉链,展示出内部精密的机械结构。
何小鹏微博截图
就在前一天,小鹏科技日上亮相的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因为行走姿态过于自然流畅,被网友质疑是“真人套壳”,甚至导致小鹏汽车美股应声下跌,收盘跌幅接近4%。
01 舆情风波起始:太逼真也是错?
事情源于2025年11月5日的小鹏科技日。当天,小鹏发布了全新一代IRON人形机器人,这款机器人不仅具备仿人脊椎和皮肤,还能以极其自然的“猫步”行走,肩部舒展、肌肉起伏等细微动作高度拟人。
机器人亮相后,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有网友评论:“膝盖弯曲角度太自然了,简直和真人一模一样”、“这里面是真人,放大看就有耳朵轮廓”。更有甚者,仔细分析机器人“臀部似乎有肌肉在动”。
02 小鹏应对策略:从“感谢认可”到“剪腿自证”
面对质疑,小鹏的应对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层层递进,最终实现舆情逆转。
首先是轻松幽默的初步回应。面对网友调侃,何小鹏最初在社交媒体回应:“感谢大家对仿生技术的认可”。很显然,这种表达没有直接回应危机本质问题,反而让质疑声持续发酵。
随后是“一镜到底”的视频回应。11月6日上午,何小鹏发布无剪辑视频,工作人员拉开机器人背部拉链,展示内部机械结构。视频还重点展示了争议较大的耳朵、肩膀等位置,解释耳朵左右有两组麦克风,肩膀位置搭载了运输固定器。
最后是发布会现场的“硬核自证”。11月6日晚的小鹏X9超级增程技术发布会现场,工作人员当场剪开了机器人左小腿的“皮肤”与“肌肉”,使机械“骨骼”完全暴露在外。被“解剖”的机器人仍顺利完成“猫步”行走。
何小鹏在现场哽咽表示:“希望这是最后一次证明IRON机器人是它自己,希望今晚以后,会有更多人相信能走出猫步的机器人是中国企业造出来的。”
03 成功之处:一场教科书式的危机公关
小鹏此次应对危机的方式可圈可点,展现了现代企业应对舆情的高水平操作。
回应迅速,不回避核心问题。从11月5日舆情发酵到6日上午发布回应视频,小鹏在不到24小时内即做出正面回应,有效控制了事态恶化。面对最尖锐的“是否造假”问题,企业没有回避,而是直接展示内部结构,这种透明态度赢得公众认可。
自证方式直观震撼,转危为机。尤其是发布会上的“剪腿自证”,用最硬核方式证明技术的真实性。这一举动将一场质疑变成了小鹏展示技术实力的秀场,实现从“舆情危机”到“技术科普”的转变。
高层亲自下场,提升沟通效率。作为企业最高领导人,何小鹏亲自担任核心发言人,通过个人社交平台和发布会现场进行沟通,提升了回应的权威性和关注度。
市场反应是最好的证明。回应视频发布后,小鹏汽车港股直线拉升5%,股价从下跌逆势上涨。这表明,透明直观的沟通最终赢得了市场信任。
04 美中不足:回避了深层争议
尽管小鹏此次危机公关整体成功,但仍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
对“女性化”设计等深层争议选择回避。小鹏的回应完全聚焦于“是否真人扮演”,但对于机器人为何采用明显女性化特征设计,以及可能引发的“恐怖谷效应”等更深层问题,企业避而不谈。
(备注:恐怖谷效应就是说机器人越像人,越容易引发人类的不适感、恐惧或怪异感。)
初期回应略显轻慢,未能一击即中。在争议初期,何小鹏曾以“感谢认可”的幽默方式回应,这在部分网友看来略显轻描淡写,未能有效平息质疑,反而可能加剧猜疑。
对“技术逼真度与公众认知差距”缺乏前瞻性预案。诚然,小鹏团队似乎未预料到技术过于先进会引发质疑,没有提前准备好应对预案(包括制作过程、技术科普、官方说明等内容)。
05 案例启示:科技企业危机公关的新模式
不得不说,小鹏机器人舆情事件给一众科技企业提供了宝贵经验。
技术透明化是化解质疑的最有效手段。小鹏的“剪腿自证”表明,真正先进的技术不怕被检验。这种透明态度反而增强了公众信任,也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危机应对模式。
科技企业需重视“认知鸿沟”的弥合。当技术进步快于公众认知时,质疑声不可避免,企业要做的不是回避,而是在专注技术研发的同时,加强科普沟通,帮助公众理解创新价值,才能有助于提高企业自身知名度及市值。
危机可转化为品牌展示的机遇。在面对舆情危机时,要思考多个可能性,尽量找到转危为机的角度。比如小鹏通过此次事件,原本可能损害品牌形象的质疑,反而成为展示技术实力的机会,秀~
随着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技术逼真度与公众认知的差距正在缩小。小鹏计划在2026年底实现IRON机器人的规模量产,这场“逼真到被怀疑”的争议,或许将成为行业的重要转折点。
我们也可以从此次小鹏舆情危机事件中汲取经验:在危机爆发时,真诚和透明是最好的策略,而技术硬实力才是最坚固的“免疫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