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时候的荧幕偶像,现在争着去景区当NPC
摘要:
小时候的荧幕偶像如今纷纷转型,不再仅仅局限于影视剧中的角色扮演,而是纷纷前往景区成为NPC,这些偶像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在景区内吸引游客,成为新的旅游热点,他们的转型不仅拓宽... 小时候的荧幕偶像如今纷纷转型,不再仅仅局限于影视剧中的角色扮演,而是纷纷前往景区成为NPC,这些偶像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在景区内吸引游客,成为新的旅游热点,他们的转型不仅拓宽了自己的事业领域,也为景区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发展机遇,这种现象反映了娱乐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趋势,也展示了明星多元化发展的可能性。
文 | 显微故事
近来,一批曾活跃在荧幕上的熟悉面孔,突然出现在全国多个景区,成为网友热议的“明星NPC”,比如“帝王专业户”郑国霖、“老爷专业户”寇振海、TVB演员马景涛、李国麟、江华等。
穿上戏服,他们化身影视剧中的经典角色,与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沉浸式互动。
明星NPC既是景区为吸引游客策划的营销噱头,亦是在影视寒冬之下,一批中老年演员另寻出路的缩影。
在短剧冲击、投资收缩、优质剧本稀缺的背景下,不少曾经家喻户晓的演员,正面临“无戏可拍”的现实困境。而景区NPC,成了一种既延续表演专业、又维持体面,且回报可观的“再就业”方式。
对于这些演员而言,在景区做“日结兼职”不仅是一份“来钱快”的工作,更是在行业夹缝中寻回“被需要”的职业尊严。
景区提供了舞台和观众,他们也以专业技能为景区带来活力与效益,形成一种彼此成全的共生关系。
景区里的“爷青回”
最近,全国各地的景区好像“串通”好了一般,齐刷刷上演一波又一波跨时空的“回忆杀”。
西安,盛唐的聚光灯再次点燃古城的热情,《隋唐英雄传》中那个熟悉的“李世民”金冠束发,却一改剧中秦王沉稳的模样。
他会随口为游客“加官进爵”,慷慨赏下“良田万亩”,也会幽默地高喊一声:“拖出去斩了!”
杭州宋城,《春光灿烂猪八戒》里的“猫妖”再度伸出“利爪”,眼神依旧邪魅高冷。经典的动作,让在场的80后、90后瞬间破防。
上海千古情景区,《情深深雨濛濛》里的陆振华手持马鞭、怒目圆睁,正厉声斥问依萍为何要当舞女。
就在观众以为是戏中场景的经典重现时,剧情却陡然反转——“黑豹子”忽然收起鞭子,要和女儿“两班倒”去舞厅打工。
广东佛山,江华身披龙袍,化身《九五至尊》中的雍正。他步履生风地穿行于现代游客之间,让人一时恍惚,分不清是戏里的雍正穿越而来,还是游客闯入了他的片场。
“以前见明星,得买几千块的演唱会门票,还只能远远看大屏幕。现在买张景区门票就能面对面互动,有点不敢想象。”有游客这样感慨。
“第一眼看到‘张无忌’出来的时候,我还在心里念叨,这个NPC找得不错,和本尊很像,就是年纪大了点儿”,后来才知道那就是马景涛本人。”回想起自己闹的乌龙,夏沫忍不住笑。
其实也不能怪夏沫,毕竟时间已经过去了30年,她已人到中年,“张无忌”自然也老了。
但“法拉利老了也是法拉利”,网友们这样形容自己的少年偶像。
今年的国庆及中秋长假,无数人在景区找回了搬着小板凳看电视的童年——罗家英的“Only You”、鸠摩智的“丸子头”和宽大的蓝衣,这些深植于脑海中的形象,让中年人在热闹的景区里,完成了一场与青春的盛大重逢。
如今,明星NPC已成为景区破圈的流量密码。
据文旅部门统计,2025年全国对沉浸式文旅项目的投资额同比激增68%,其中融合了明星IP与实景互动的模式占总投资规模的三分之一强,成为驱动行业增长的核心引擎。
有景区负责人透露,明星驻场通告发布后,该景区门票一周销量暴涨150%,连停车场都要加派人手管理。
在短视频平台,明星在旅游景区工作的视频更是掀起现象级传播。#明星NPC#、#明星在景区打工#等相关话题持续霸榜,热度甚至超过了他们近年的影视作品。
不过细心的游客也发现,这些活跃在景区的明星们,基本都“上了年纪”。
在景区“出道”的这一年,“猫妖”翁虹56岁、“依萍爸爸”寇振海70岁、“雍正皇帝”江华62岁、“张无忌”马景涛63岁,相对“年轻”的“李世民”郑国霖也已49岁。
相比流量明星的粉丝经济,这些中老年演员唤醒的是规模庞大、消费能力强的中年群体,他们正是家庭旅游的主力消费人群。这些游客大多愿意为自己的情怀买单,也会带着孩子一起来感受“爸爸妈妈的青春”。
然而,老戏骨在景区的“爆棚”,映照出的却是他们在主业上的无奈“出走”。看似风光的转型背后,其实是一声叹息。
“过气”明星与影视寒冬
众所周知,这两年影视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寒冬。
电影市场“冰火两重天”,一些头部大片虽然仍能斩获数十亿票房,但腰部和尾部影片处境艰难;电视剧领域同样不容乐观,过去“平台烧钱、天价片酬”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主流媒体纷纷“降本增效”,砍掉不必要的项目。
数据显示,2025年国产长剧的备案数量同比下滑近四分之一;与此同时,主流视频平台在古装剧这一重要类型上的采购预算,也大幅回落至历史高峰期的四成水平。
另外,在短剧的冲击下,大量原本可能投资于微短剧或中小成本网剧的资金,也流向了回报更快的竖屏领域。
开机率下降、投资日趋谨慎、题材选择愈发单一,使得传统影视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收缩压力。
在这股影视寒流中,中老年演员所感受到的“冷意”尤为明显。影视行业虽然没有35岁的红线,但年龄同样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坎儿。
当市场和资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锁定于“小鲜肉”与流量明星时,适合他们的剧本越来越少。即便有幸参与,因为各种原因,也大多沦为父母、长辈等配角。
这种结构性困境,使得很多资深演员陷入了“无戏可拍”的尴尬境地。为了维持生计,一些演员不得不放下身段,另寻出路,甚至彻底转行。
比如,曾被提名金像奖最佳女配角的杨淇就曾在餐厅当服务员、在大学里当保安;在《寻秦记》、《九五至尊》中有过精彩演出的TVB小生江华,早在多年前就已转行卖保险。此外,送外卖、开网约车、直播带货的,也大有人在。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批演员的集体“出走”,是影视行业生态变化与人才结构错配下的必然。而景区NPC这一角色,意外地为他们开辟了一条突破困局的新路径。
在这里,他们无需刻意迎合年轻化的审美,那些岁月留下的痕迹——眼角眉梢的皱纹、长了白发的鬓角,以及时光沉淀下的从容气度,反而成了他们独特的资本。只需亮出一个经典造型,他们便能在瞬间唤醒一个庞大群体的集体记忆。
不同于剧组,在景区工作没有被动等待的焦虑,没有NG,也没有那么多的“鸡毛蒜皮”,他们可以跟随自己的内心尽情发挥,即兴表演,还能即时获得游客的现场反馈。
传统舞台为他们关上了一扇门,景区却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窗。
“刚开始肯定会有心理落差,”郑国霖曾坦言,“但人一定要适应环境,因为时代在变,长江后浪推前浪。”
如今,这位曾在荧屏上深入人心的“李世民”,已成为景区NPC中的顶流大咖。
自今年八月首次在景区亮相以来,短短两个多月,郑国霖的人气急速攀升。今年国庆黄金周,更是创下“七天辗转七城、日均工作十五小时”的记录。
在景区更广阔的舞台上,郑国霖头顶冕旒,骑摩托、玩水枪、和“七仙女”跳“刀马”,与游客频频互动,玩得全情投入,不亦乐乎。
有人打趣说:“内娱或许不再需要唐太宗,但自有需要唐太宗的地方。”
争议下的多向奔赴
明星在景区当NPC的视频在网络上走红后,舆论场迅速分化,掀起了一场关于演员身份、职业尊严与生存现实的激烈讨论。
有人说这是“自降身价”,是演艺价值的“降维”。
演员,尤其是塑造过经典形象的艺术家,其真正的舞台应当是荧屏与剧场。频繁的商业露面,会消耗演员的“神秘感”与角色光环。
“当我看到‘李世民’玩水枪,依萍爸爸放下鞭子跳科目三的时候,有那么一瞬间是有角色崩塌感的,觉得以后再看他们的正剧,可能会没办法入戏。”
相比上述冷静客观的评论,一些“键盘侠”的说法则不太客气了:
“说好听点是接地气,说难听点就是为五斗米折腰,有失身份。”
“是不是都穷疯了?当年拍戏的积蓄呢,至于这么大年纪还出来‘站台’吗?”
“感觉是在消耗观众最后的情怀,吃相有点难看,简直是‘晚节不保’。”
“还是不要离太多次婚了,老了还要拼命搞钱。”
负面声音虽然刻薄,却也真实地反应出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演员,尤其是老艺术家,理应居于“神坛”,与商业市井保持距离。一旦越界,便是对艺术纯粹性的背叛和对自身价值的贬损。
而在支持者看来,演员只是三百六十行之一,非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
在没戏可拍的时候,主动走出舒适区,通过合法劳动获取报酬,恰恰体现了他们能屈能伸的精神和风骨。
更何况,景区NPC并非简单的“站台”,它同样需要扎实的表演功底、出色的即兴能力,以及充沛的体力,是对演员综合素质的全面考验。
“不明白为什么非要说是‘屈尊’,演员可以拍戏、接广告,当然也可以去景区演出。凭自己的专业能力挣钱,有什么掉价的?
要不是他们在景区演出,我们可能一辈子都没机会亲眼见到偶像。我是看着他们的剧长大的,现在能这么近距离互动,感觉挺好的。”夏沫说。
争议的本质,映照出社会对“体面”的狭隘定义,以及对演艺行业残留的光环幻觉。
只是,当观众还在为演员的“身份”与“面子”争论不休时,演员们自己,或许早已放下了包袱。
纵观当下火遍全国的“明星NPC”热,如果抛开偏见,客观审视其结果,实际上是一种多赢。
对于演员而言,在景区当NPC绝非简单的“退而求其次”,而是艺术价值的再生和新职业的起点;
对于景区而言,“老戏骨”用经典角色带来的情感共鸣,是任何营销和广告都无法替代的独特竞争力;
而对无数普普通通的游客来说,这更是一次梦想照进现实的奇妙体验。他们用一张景区门票的价格,买到了与青春重逢的机会。
当艺术走下神坛,演员回归职业,观众也放下了偏见,我们会发现:最好的互动,或许不是回到过去,而是站在新的舞台上,彼此照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