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飞龙落户河南将带来什么?丨 大象时政+聊会儿

河南航空产业迎来关键“拼图”,中国飞龙正式落户河南。昨天,随着郑州市上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向中国飞龙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发放新的营业执照,标志着中国飞龙总部注册地迁移工作完成,正式成为“河南籍”。为什么它的落户这么引人注目?中国飞龙可不是一家普通公司,它是全国最大、资质最全的通用航空公司,机队规模全国第一,手握通航领域“全牌照”——从应急救援、人工增雨到警用巡逻,几乎“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用业内人士的话说,这就是通航界的“全能型选手”。
为什么是河南?这个选择,绝非偶然,而是河南“拼”来的机会。从地理位置看,郑州上街区是国家级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空域条件优越。在产业基础方面,从蓝天实验室到无人机物流配送航线,河南持续发力低空经济。更关键的是政策支持——河南把通航产业列为“新赛道”,从《通用航空产业中长期规划》到《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方案》,目标直指2027年500亿产业规模。
它的落户能为河南带来什么呢?首先就是强化了河南航空产业的竞争力。我们知道,当前各地航空产业竞争渐渐白热化,湖北顺丰机场的航空物流飞速发展、湖南大力发展无人机产业,而安徽也在发展航空小镇。河南虽然有国际航空货运的优势,但在低空经济方面还缺少龙头企业,而中国飞龙的到来,对河南低空经济发展可以说是“最强外援”。另一个变化就是带来一条低空经济产业链,随着飞机维修基地、通航产业园落地,从飞机维修到地勤服务,再到旅游配套,会催生大量就业岗位。第三个变化就是显著提升河南的空中救援能力。直升机能灭火、能往灾区运物资,现在总部搬到河南,意味着救援力量“本地化”了,今后遇到极端天气或者灾害,响应速度可能从“小时级”缩短到“分钟级”。
总的来说,中国飞龙落户河南,是地方国资整合优质通航资源的标志性事件,对河南航空经济来说就是一场“及时雨”加“东风”,未来河南航空产业的发展肯定能“飞”得更高、更远。
(郑凯 赵闻 户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