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巴自创的卫生巾“棉密码”疑暴雷!有30名使用者患癌,详情曝出

辛巴自创的卫生巾品牌“棉密码”疑似存在问题,有30名使用者被曝出患有癌症,关于这一事件的具体原因和是否存在直接关联尚未得到官方确认,需要更多的信息和调查来确认事件的真相,摘要字数控制在100-200字以内。
作为女性日常最贴身的用品,卫生巾的安全系数本该是底线般的存在。但顶流主播辛巴自创的网红品牌“棉密码”,最近却让无数使用者捏了把汗——从2019年9月到2025年1月,多个批次的产品被检出超高含量硫脲,其中樱花·舒缓型卫生巾的硫脲含量甚至飙到16653.4679μg/g。这个被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录》、国际癌症研究联盟定为3类致癌物的物质,竟藏在号称“茶多酚抗氧化”的芯片里,而这背后,是一场横跨八年、销售额达33.3亿元的商业神话与健康风险的碰撞。
“棉密码”的故事始于2017年,作为辛巴“亲自参与研发的第一款产品”,它凭借直播带货的东风迅速走红,单场销量破亿、“排队发货”的盛况曾是辛选集团的骄傲。主打的“茶多酚芯片抗氧化”概念,更是通过直播间里的实验深入人心——主播将粉红色芯片放入碘伏溶液,几秒内黄色液体就变清澈,配上“提取茶叶精华、抑菌祛异味”的话术,让不少像李英这样的辛巴粉丝动了心。“看他宣传得那么好,还便宜,每次直播都囤几大箱,我和女儿一起用了四年。”李英的经历并非个例,辛巴曾自称品牌有千万用户,这些用户中,有不少是像李英这样,把全家的日用品需求都托付给了直播间。
转折出现在2024年11月,一份国家纸张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的报告显示,批号为YMJ220318001的“棉密码”茶氧系列卫生巾,硫脲含量达640.4mg/kg。随后的集体送检更让人揪心:2025年5月,10份样品中7份检出硫脲,茶氧夜用、日用及樱花迷你款的含量分别高达3732μg/g、3201μg/g、3204μg/g;6月官方机构送检的14份样品里,仅1个批次未检出,医护级樱花款和另一樱花款的硫脲含量分别为1669μg/g和16653μg/g。时间跨度六年的检测结果,像一张网,把这个网红品牌的安全漏洞越收越紧。
硫脲的危害早已被科学界定。作为中低毒性化学品,它的急性毒性不高,但长期暴露的风险不容小觑——细胞和动物实验显示,它可能诱发甲状腺功能障碍、肝毒性、生殖毒性,国际癌症研究联盟将其列为3类致癌物,化妆品更是明令禁用。而卫生巾作为与黏膜直接接触的产品,长期使用含硫脲的产品,风险可想而知。
更让人不安的是消费者的反馈。一份统计表显示,数百名使用者中,30余人自诉患甲状腺癌,均有长期使用记录;约35%的家庭中,母亲与未成年女儿共同使用;还有人出现妇科炎症、皮疹、甲状腺异常,甚至10例左右涉及胎停、葡萄胎、新生儿甲亢等问题。李英就是其中之一,2024年她查出甲状腺癌,17岁的女儿用后经期紊乱、满脸长痘,“若不是看到硫脲超标的消息,根本想不到和天天用的卫生巾有关。”北京某三甲医院前主任医师邢玲玲解释,这些病症与硫脲的关联虽需更多流行病学调查佐证,但硫脲干扰甲状腺激素合成、引发氧化应激损伤的特性,已为潜在风险提供了医学依据。
问题的源头,指向了那块号称“99%抑菌”的茶多酚芯片。深入了解后发现,棉密码芯片的专利来自刘洲福名下的公司,而他在与采购方沟通时曾坦言,“茶多酚不能加太多,国标没规定添加量”,还提到“要加维生素C等其他抗氧化剂”。专家分析,硫脲之所以出现在芯片里,很可能与直播间的“褪色实验”有关——它作为还原剂,让碘伏褪色的效果比茶多酚更明显,且成本低廉。相同浓度下,茶多酚氧化后会产生乳白色沉淀,而硫脲反应更彻底,视觉效果更“惊艳”,这对依赖视觉冲击的直播带货来说,无疑是“性价比”之选。
刘洲福的回应耐人寻味。他承认棉密码曾采购其芯片,近两年改为专利授权,却称“国标没要求,对一些物质没太管控”,甚至表示“哪个工序生产出来的,不清楚”。这背后,是卫生巾芯片长期处于监管灰色地带的现实:作为卫生巾的部件,它没有单独的国标,仅随成品遵循卫生巾标准,而旧国标对添加物的规定模糊,直到2025年7月新国标实施,才明确禁止添加《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中的禁用物质(包括硫脲)。但新规也留了缓冲期,旧产品可销售至保质期结束,这意味着市面上的“问题产品”可能还会流通一段时间。
网友的讨论理性中带着沉重。有人从消费者角度感慨:“信任主播才买的,结果最贴身的东西藏着致癌物,这不是骗钱是骗命啊。”从事化工行业的网友分析:“硫脲比茶多酚便宜太多,直播拼低价,难免有人动歪心思。”也有法律从业者关注监管漏洞:“芯片作为关键部件,却没有专项标准,这不是企业的错,是规则没跟上。”还有妈妈群体忧心忡忡:“家里还有囤货,孩子用过几次,现在越想越怕。”这些声音里,有失望,有愤怒,更有对“日常安全”的迫切诉求。
从这件事里能看到,当“性价比”成为直播带货的核心卖点,当小众部件的监管还在滞后,最终买单的往往是消费者的健康。棉密码的风波,不只是一个品牌的危机,更是对整个行业的警示——无论是主播自创品牌,还是供应链上的每一环,都该明白:女性对卫生用品的要求,从来不是“便宜”或“噱头”,而是“放心”二字。新国标的实施或许是个开始,但真正的安全,需要企业守住底线,监管不留死角,更需要让每个使用者都能对“贴身之物”放下戒心。毕竟,关乎身体的事,从来都容不得半点侥幸。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