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女子洗头,指称理发小哥摸脖子10秒性骚扰,女子:不能白摸,赔钱

访客 2025-08-07 19:13:51 1
女子洗头,指称理发小哥摸脖子10秒性骚扰,女子:不能白摸,赔钱摘要: 一名女子在理发时指控理发小哥摸脖子长达10秒构成性骚扰,女子表示不能接受这种不当行为,并要求赔偿,事件引起社会关注,提醒人们在公共场所要警惕性骚扰行为,维护个人尊严和权益。...
一名女子在理发时指控理发小哥摸脖子长达10秒构成性骚扰,女子表示不能接受这种不当行为,并要求赔偿,事件引起社会关注,提醒人们在公共场所要警惕性骚扰行为,维护个人尊严和权益。

日前的一个午后,一位穿黑裙的年轻女子来到景德镇一家理发店里洗头,接待她的是个刚入行的00后小哥,17岁的年纪,小哥在给女子系围布时手指还带着点生涩的颤抖。但没人能想到,这场再寻常不过的服务,会在一天后演变成一场轩然大波。

女子洗头,指称理发小哥摸脖子10秒性骚扰,女子:不能白摸,赔钱

小哥在给女子围毛巾的时候,小哥的指尖不经意划过了女子的后颈——这个在理发行业里几乎算“流程标配”的动作,当时谁都没在意。女子安静地坐着,直到洗完头结账离开,店里的人都以为这只是一单普通生意。

转折出现在第二天清晨。女子突然带着一身怒气返回,嗓门高得让刚到店的员工都愣住了:“你们那个洗头的小伙摸我脖子,摸了十几秒,这是性骚扰!”她站在店中央,反复强调着“十几秒”这个时间,不但要求小哥道歉,而且,要求小哥赔偿。

女子洗头,指称理发小哥摸脖子10秒性骚扰,女子:不能白摸,赔钱

店长第一时间赶过来,连连道歉,解释围毛巾难免有接触,可女子根本不听,语气越来越急:“道歉没用,不能白摸!必须赔钱!”店里的顾客被这场争执惊走了大半,店长见状收起了客气:“要是您觉得受了侵犯,您报警吧,让警察来评理,我们没必要自证清白。”

女子洗头,指称理发小哥摸脖子10秒性骚扰,女子:不能白摸,赔钱

女子二话不说掏出手机打了110。警察到的时候,店里的监控已经调了出来——画面里,小哥围毛巾时确实与女子的脖子有手部接触,时长十来秒,动作幅度不大,更像是操作中的自然触碰。面对警察询问,女子的诉求依旧明确:道歉,以及“为这10秒买单”。

女子洗头,指称理发小哥摸脖子10秒性骚扰,女子:不能白摸,赔钱

事情被传到网上后,评论区很快吵成了一锅粥。有人晒出自己理发的经历:“洗个头、吹个发,难免碰到耳朵、脖子,这要是都算骚扰,理发店怕是得改成隔空服务了。”也有人理性分析:“性骚扰的界定得看主观故意吧?一个刚入行的小孩,围毛巾时的无意接触,怎么就成了‘故意骚扰’?”

更让网友议论的是,有眼尖的人翻出了半年前杭州的一桩旧事。当时有位徐女士在理发店索赔千元,理由是“洗头水温有100度,烫坏了头皮”,可店家拿出的温度计显示最高47.6度,医生检查也没发现明显损伤。对比两段视频里的身影、语气,甚至那句“必须赔偿”的强硬态度,不少人嘀咕:“这神态、这套路,也太像了吧?”

女子洗头,指称理发小哥摸脖子10秒性骚扰,女子:不能白摸,赔钱

杭州那次,徐女士闹到最后,店家为了息事赔了钱;景德镇这次,女子的坚持也让服务业者捏了把汗。有发型师在评论区吐槽:“现在剪头发都得举着手机录像,生怕哪个动作被挑刺,顾客稍微皱眉都得立刻道歉,这班没法上了。”还有人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建议以后洗头前签个《肢体接触免责协议》,标清楚‘可能碰到耳后、颈侧0.5秒’,省得麻烦。”

争议的焦点渐渐从“是否构成骚扰”转向了“维权的边界”。有人觉得女子是被家人“点拨”后钻了空子:“本来可能没觉得啥,被人一怂恿,就想着靠这个讹点钱。”也有人担忧:“真要是遇到了恶意骚扰, 维权会被这种事搅得没人信,最后吃亏的还是真正的受害者。”

“不能白摸10秒”这句话,更是成了网友口中的热梗。有人调侃:“按这标准,医生听诊器碰到皮肤、服务员递东西碰到手指,是不是都得算钱?”更有人直指问题核心:“服务业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维权得讲证据、守规矩,不然谁还敢干这行?”

女子洗头,指称理发小哥摸脖子10秒性骚扰,女子:不能白摸,赔钱

事情的后续还没出来,但这场风波已经让不少人开始琢磨:服务过程中的肢体接触,该怎么界定“合理”与“越界”?消费者的权益需要保护,但借着“维权”的名义碰瓷,消耗的是整个社会的信任。就像一位网友说的:“真正的保护,应该是让老实人不被欺负,也让想钻空子的人没机会得逞。”

毕竟,洗头不该是高危职业,维权也不该变成敲竹杠的幌子。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