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阳市龙安区马家乡:党建引领“望闻问切”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安阳市龙安区马家乡以党建为引领,通过“望闻问切”的方式提升基层治理效能,通过深入基层、了解民情,积极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强化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基层服务水平,此举旨在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营造和谐稳定的基层环境。
大象新闻记者 于艳彬 通讯员 和耀华
今年以来,安阳市龙安区马家乡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创新社会基层治理新模式,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望、闻、问、切”工作法,解决群众所需所盼,极大提升了社会基层治理水平,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望”之所见,行动立竿见影。马家乡科泉村大街主干道,也是原来的老安林(安阳至林州)路,现在还是科泉村的商业街。该路面年久失修,坑凹不平,行走不便,给群众出行带来困难,也影响着商家生意。这是有目共睹的。马家乡将该问题列为今年重点解决项目,先后投资140余万元,将该路段铺设柏油,受到群众的啧啧称赞。乡主要领导也多次要求机关干部要走下去,到群众中去,多看看,只有亲自去看,才会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截至目前,通过网格员看到并发现问题20多个,都得到圆满解决,大到道路隐患,小到树枝挡道等等。
“闻”讯而动,倾听群众呼声。东硇村党支部书记李文庆在和群众交谈时,听到一位老人说:“理个发还得跑3里路到马家(乡政府所在地),咱也不会骑车,步行来回就是6里,累点也不算啥,还贵!就是剃个光头也要10块钱呢!”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李文庆当天召开村“两委”会、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会议,一致通过给老年人解决理发难题:凡是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5号来到村委会免费理发一次。省时省劲省钱,村里的老人们激动不已。由此可见,我们对群众中存在问题,通过听他们的话语,去找到他们存在的困难,力所能及帮他们解决在生活生产中的困难,让他们切实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问”寒问暖,了解群众需求。对于弱势群体,老、弱、病、残等村民,马家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经常组织乡村干部入村入户,走访了解情况,冬天如何取暖、汛期房屋是否漏雨、生活吃穿用品是否满足等等,一旦发现问题,就立即安排解决。
“切”中要害,做到有的放矢。2016年“7.19”洪灾给马家乡交口村带来的较大损失,至今马家乡人们记忆犹新。所以,为了保障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马家乡要比汛期提前一两个月部署防汛工作,及时切中要害,排查防汛隐患,清理河道杂物,配备防汛物资,组织应急队伍,登记河沿住户,规划转移路线,准备安置地点,及时组织全乡、各村开展防汛演练等等,把工作做到点子上,把责任落到人头上,让每个网格员都明确任务,扛牢职责,勇于担当。在基层社会治理当中,尽管工作千头万绪,但各有要害之处,只要抓住事情的本质,就会起到事半功倍之功效。
“疑难杂症”,多方会商解决。以“望、闻、问、切”的方法同样适用于信访问题的解决。对于群众反映的每一个问题,都要到实地看一看,听听当事人的意见,走访一下周边群众,通过调查研究,紧密结合实际,再依法依规“切中”要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照此方法,马家乡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均实地走访查看现场,了解具体情况,并积极组织召开村“两委”会、党员代表会、村民代表会等“多方会诊会商会议”,从而找到突破口,使问题得到解决,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全力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下一步,马家乡将进一步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新模式,完善组织结构,创新工作机制,充实治理要素,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社会治理体系,以网格化管理为载体,整合多方参与力量,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为群众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马家乡党委书记牛铭伟说。
编审:孙喜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