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刚刚,肖某、董某莹事件调查处置情况公布,多人被问责,名单曝出

访客 2025-08-17 16:19:49 3
刚刚,肖某、董某莹事件调查处置情况公布,多人被问责,名单曝出摘要: 肖某、董某莹事件调查处置情况公布,涉及多人被问责,经过调查,相关部门已经公开了涉事人员的名单,并对事件进行了严肃处理,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相关部门表示将继续加强监管,防止类...
肖某、董某莹事件调查处置情况公布,涉及多人被问责,经过调查,相关部门已经公开了涉事人员的名单,并对事件进行了严肃处理,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相关部门表示将继续加强监管,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具体名单和处理结果可通过官方渠道查询。

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教育部等部门,对肖某、董某莹事件展开了全面深入调查。此次调查不仅厘清了涉事单位与人员的违规违纪事实,更对相关问题进行了严肃追责问责,一系列处置结果既回应了公众对学术诚信与医疗行业规范的关切,也为相关领域敲响了责任警钟。

刚刚,肖某、董某莹事件调查处置情况公布,多人被问责,名单曝出

肖某、董某莹事件曝光后,不少理性网友在社交平台展开讨论,观点聚焦于事件暴露出的制度漏洞与责任追究的必要性。有网友指出:“董某莹从报名材料造假到论文违规发表,整个过程涉及高校招生、学术指导、论文答辩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该反思为何制度没能守住底线——北科大的成绩单伪造能通过审核,协和医学院的论文题目变更不用走程序,这些不是单一失误,而是监管链条的断裂。”

刚刚,肖某、董某莹事件调查处置情况公布,多人被问责,名单曝出

刚刚,国家卫生健康委调查组通报了肖某、董某莹事件调查处置及问责情况。通报的大致内容如下:

通报称,事件涉及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京科技大学等多家单位,核心问题集中在违规违纪与学术不端两大领域,且时间线贯穿2019年至2023年。2019年4月,北京协和医学院教务处马某在审核董某莹“4+4”试点班报名材料时,未能辨别出其提交的北京科技大学成绩单(含4门课程共16学分)系伪造,而这份伪造的成绩单,是董某莹的姑姑、时任北京科技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班某娟,通过时任该校教务处注册中心主任李某宽协助获取的。同年,肖某在中日友好医院的违规违纪行为,也暴露出该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医德医风建设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时任医院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崔某、肖某所在胸外科主任梁某阳、护理部相关负责人张某等,均因履行责任不力被追责。

刚刚,肖某、董某莹事件调查处置情况公布,多人被问责,名单曝出

通报还称,进入后续学习与工作阶段,董某莹的违规行为进一步延伸至学术领域。

在协和医院实习期间,胸外科主治医师邴某兴私自安排其在北京市第六医院的“荧光腔镜精准肺段手术”中协助腔镜固定,并提供不实宣传素材;其导师邱某兴指定该院骨科吴某、吴某宏负责科研训练与论文指导,2021年2月董某莹以“人工智能影像技术在脊柱畸形中的应用”开题,2023年5月却以“跨模态图像融合技术在医疗影像分析中的研究”申请博士论文答辩,题目变更未按规定履行审批手续,更关键的是,吴某宏作为论文指导老师,同时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违反了学校论文答辩的利益回避规定。

此外,董某莹在校期间及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工作时,还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以第一作者发表的1篇论文存在重复发表,通讯作者为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学系吴某;以共同第一作者发表的3篇指南类论文,仅承担翻译工作、无实质性学术贡献却不当署名,并列第一作者为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宋某,通讯作者邢某增因把关不严被追责。

刚刚,肖某、董某莹事件调查处置情况公布,多人被问责,名单曝出

通报接着称,2023年初,班某娟还曾安排团队教师马某渊为董某莹撰写博士论文提供帮助,马某渊在其指导的一名硕士研究生不知情的情况下,将该生学位论文过程稿发给董某莹,为其抄袭剽窃创造条件,班某娟知情后未加制止反而默许,这一行为进一步凸显了学术指导环节的失责。

通报继续称,依据相关规定,对涉事人员作出分级处理:国家卫健委党组给予崔某诫勉,给予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张某党内严重警告;中日友好医院、协和医学院、协和医院、肿瘤医院、北科大等单位,分别对梁某阳、马某、邴某兴、邢某增、班某娟等涉事人员作出警告、降级、免职、取消招生资格等处分,其中班某娟被留党察看一年、撤职并调离教师岗位,李某宽被党内严重警告、记过并免职;同时,国家卫健委责令中日友好医院等相关党委,教育部责令北科大党委作出书面检查并切实整改。

刚刚,肖某、董某莹事件调查处置情况公布,多人被问责,名单曝出

从此次事件的处置来看,其意义远超对个体行为的追责,更在于为学术与医疗领域划定了明确的底线。学术诚信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基石,医疗规范是医院保障患者权益的根本,无论是招生审核中的材料核验,还是学术论文的署名与发表,亦或是医疗岗位的日常履职,每个环节的制度都不该成为“纸上规定”。涉事单位被责令作出书面检查后,后续整改措施能否真正落地、制度漏洞能否切实填补,才是巩固此次处置成果的关键。毕竟,公众对学术与医疗领域的信任,建立在每一个环节的规范执行与每一位从业者的责任坚守之上,只有让制度“长牙”、让责任“带电”,才能从根本上防范类似问题,守护住学术与医疗的公信力。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