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上海现“臭味学生餐”,供应商被查处,谁知,被查处当日再次中标

访客 2025-09-25 14:57:46 6
上海现“臭味学生餐”,供应商被查处,谁知,被查处当日再次中标摘要: 上海出现供应商提供的学生餐存在异味问题,供应商被查处后,令人惊讶的是,当日再次中标,相关部门已经介入调查处理此事,以保障学生的饮食安全,供应商需严格遵守食品安全规定,确保学生餐的质...
上海出现供应商提供的学生餐存在异味问题,供应商被查处后,令人惊讶的是,当日再次中标,相关部门已经介入调查处理此事,以保障学生的饮食安全,供应商需严格遵守食品安全规定,确保学生餐的质量安全,维护学生的健康权益,此次事件再次提醒社会各界,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需加强监管力度,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9月23日晚间,上海官方针对公众关注的“学生餐虾仁现虫”事件发布通报,涉事企业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因涉嫌瞒报食品安全信息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相关人员已被控制。然而,这份通报与随后绿捷发布的50字致歉声明,不仅没平息质疑,反而让舆论争议愈演愈烈——网友发现绿捷致歉当天仍中标新的学校供餐项目,更有证据显示其与负责校园餐检测的公司存在深度关联,一系列问题让家长对孩子的餐食安全愈发担忧。

上海现“臭味学生餐”,供应商被查处,谁知,被查处当日再次中标

时间回到9月15日上午9点40分,绿捷公司派驻静安区某小学的经理孙某某,在处理配送至该校的3箱虾仁时发现异常:解冻焯水后的虾仁中,有一盆约18公斤的食材内出现虫子。孙某某当即向公司品质部负责人钱某汇报,钱某又将情况同步给公司实际控制人张某某。最终,张某某指令业务经理通知供应范围内的211所学校(含分校区),要求将虾仁原料及相关菜品全部下架并就地销毁。但对外,绿捷给出的说法却并非“食材有虫”,而是“虾肠外溢,有泥沙”,刻意隐瞒了真实问题。

据调查,9月15日当天,绿捷已向这211所学校供应涉虾仁的相关菜品。接到异常通知后,161所学校及时回收了原料、半成品及成品,但仍有50所学校在接到通知前完成了供餐,意味着部分学生已食用了存在问题的食材。后续市场监管部门对同批次库存虾仁抽样检测,结果显示挥发性盐基氮(衡量新鲜度的指标)为7.44mg/100g,符合≤30mg/100g的标准,且未发现肉眼可见的杂质、霉变与虫蛀。不过,前调查记者邓飞在微博爆料称,绿捷的问题并非“偶然”,而是长期刻意采购过期食材以压缩成本——从其曝光的食材入库记录截图来看,标注生产日期为2024年12月2日的“农家手工蛋饺”,2025年3月12日才入库,已过期3个月;“鲜肉蛋饺”过期2个月仍被接收;“千叶豆腐”“速冻素鸡片”等食材也存在过期近1个月后入库使用的情况。

9月23日官方通报发布后,绿捷随之发布了一则致歉声明,连标题带标点符号仅50字。这则简短的声明迅速引发网友不满,评论区满是质疑:“长见识了,第一次见这么敷衍的道歉信,多写一个字都嫌麻烦?”“所谓‘最诚挚的歉意’,连事发经过、原因剖析、整改方案都没有,诚意在哪?”媒体也指出,舆论对这份声明不仅不认可,反而添了厌烦——绿捷连基本的问题回应都做不到,“诚挚”二字毫无分量。网友进一步追问:“明知虾仁有虫却先瞒报再道歉,是觉得家长好糊弄?”“天眼查显示绿捷早有多次健康权纠纷,还因问题肉类被处罚,次次事后反思却从不整改,为何能一直拿到校园供餐权?”“手握孩子的餐食安全,却毫无敬畏心,这样的企业怎么配守护学生健康?”

上海现“臭味学生餐”,供应商被查处,谁知,被查处当日再次中标

更让网友愤怒的是,就在致歉当天,绿捷还新增了一项学校供餐中标记录。企查查截图显示,绿捷成为上海市西南位育附属实验学校食堂餐饮服务项目的供应商,采招网信息显示该中标时间正是9月23日。公开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绿捷已有101条中标信息,仅8月一个月就中标了70家上海中小学的食堂餐饮服务项目;而从2015年3月到2025年8月,其近十年总中标项目更是达到212条。“一边被立案侦查,一边还能中标新项目,这操作也太离谱了!”有网友质疑,“难道立案侦查对它的业务毫无影响?招标环节到底有没有问题?”还有网友无奈表示:“好像没了绿捷,学生就没饭吃一样,大上海尚且如此,其他小城市的学生餐岂不是更让人担心?资本的力量也太可怕了。”

舆论争议还未平息,绿捷与校园供餐检测机构的关联疑云又浮出水面。邓飞爆料称,有家长反映绿捷与负责上海校园供餐检测的品测(上海)检测科技有限公司疑似“同一伙人”——两家公司不仅共用一个通讯邮箱,在五个历史年度的财报中还共用同一个电话号码,仅2014年财报就显示双方共用*7777号码。公开信息显示,品测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第三方检测机构,主要承担上海市场监管局等部门下达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检、风险监测任务,还负责上海市中小学营养午餐原材料的农残、兽残、毒素快速检测。企查查数据显示,绿捷在2018年曾是品测唯一的控股股东,不过仅控股一个月就退出;但天眼查显示,品测的176个客户中并无绿捷,多数是上海各中小学及各区市监局、农业农村委员会。记者尝试拨打绿捷市场部与品测公司的电话,均无人接听。

这一关联情况让网友对校园餐检测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产生极大担忧:“检测公司和供餐企业有关联,这不就是‘自己人查自己人’?检测结果能可信吗?”“‘检供分离’是食品安全的基本原则,这样的关联是不是破坏了这个原则?”有网友直言:“没有监管的话,企业怎么可能重视食品安全?腐败让大家连口安全的饭都吃不上,更别说孩子的餐食了。”还有网友提出建议:“只有让校长、老师和学生真正同餐同食,才能从根本上杜绝问题吧?不然企业总有办法蒙混过关。”也有家长表示:“宁愿自己多花点钱,每天给孩子带饭,也不想让孩子吃不知道有没有问题的学校餐,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上海现“臭味学生餐”,供应商被查处,谁知,被查处当日再次中标

从虾仁现虫瞒报,到致歉声明敷衍,再到立案后仍能中标、与检测公司关联密切,上海绿捷引发的争议,本质上是公众对校园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信任危机。学生餐关乎未成年人健康,容不得半点马虎,供餐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需要依法严惩,招标环节的漏洞、检测机构的独立性问题更需要彻底核查。唯有查清每一个疑点,堵住监管漏洞,让违法者付出代价,才能重建家长对校园餐安全的信任,真正守护好孩子们的健康。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