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魔都眼|苏州河,一座天然的“桥梁博物馆”

访客 2025-09-26 14:13:57 2
魔都眼|苏州河,一座天然的“桥梁博物馆”摘要: 苏州河被誉为天然的“桥梁博物馆”,以其众多的桥梁和独特的景观著称,作为魔都之眼,苏州河上的桥梁不仅是交通要道,更是展现城市风貌和文化底蕴的标志性建筑,这些桥梁融合了现代与古典,展现...
苏州河被誉为天然的“桥梁博物馆”,以其众多的桥梁和独特的景观著称,作为魔都之眼,苏州河上的桥梁不仅是交通要道,更是展现城市风貌和文化底蕴的标志性建筑,这些桥梁融合了现代与古典,展现了多样的建筑风格,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魔都眼|苏州河,一座天然的“桥梁博物馆”

百合桥。视觉中国 图

蜿蜒的苏州河上又多了一座桥——百合桥,它串联起普陀与静安两区,于今日正式开放。这是苏州河上第一座悬索人行桥。

目前,苏州河上外环以内共有35座桥梁。苏州河也被称为一个天然的“桥梁博物馆”。苏州河上的桥梁建造年代跨度很大,从1907年建成的外白渡桥到现在的百合桥。这些桥梁风格各异,体现出不同时代的建筑特征。

魔都眼|苏州河,一座天然的“桥梁博物馆”

苏州河上外环以内的34座桥梁(新增的百合桥不在图表中)。“上海交通”微信公号 资料图

沿苏州河溯流而上,东段依次有外白渡桥、乍浦路桥、四川路桥、河南路桥、山西路桥、福建路桥、浙江路桥、西藏路桥。其中,外白渡桥、浙江路桥、乍浦路桥和四川路桥均为优秀历史建筑,见证了上海百年发展历史。中段的桥梁,有乌镇路桥、新闸桥、南北高架桥、恒丰路桥、昌平路桥、普济路桥、安远路桥、长寿路桥、百合桥。西段的桥梁,有昌化路桥、江宁路桥、西康路桥、镇坪路桥、宝成桥、武宁路桥、曹杨路桥、华政桥、凯旋路桥、中山北路桥等。

在记者集到的13枚苏州河桥梁的印章中清晰可见,每一座桥都以各自独特的姿态,构成苏州河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魔都眼|苏州河,一座天然的“桥梁博物馆”

苏州河上各种桥的刻章图样(部分)。澎湃新闻记者 施佳慧 图

魔都眼|苏州河,一座天然的“桥梁博物馆”

苏州河汇入黄浦江,外白渡桥就位于苏州河与黄浦江的交汇处,溯流而上依次是乍浦路桥、四川路桥。以下制图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施佳慧 制

魔都眼|苏州河,一座天然的“桥梁博物馆”

俯瞰苏州河上的西藏路桥和浙江路桥。

魔都眼|苏州河,一座天然的“桥梁博物馆”

俯瞰苏州河上的南北高桥路桥及不远处的新闸桥。

魔都眼|苏州河,一座天然的“桥梁博物馆”

俯瞰苏州河上的安远路桥、普济路桥、昌平路桥。澎湃新闻记者 施佳慧 制图

这些桥梁静默矗立于苏州河两岸,见证上海的百年沉浮。2020年底,苏州河上海中心城区段42公里岸线公共空间就已实现贯通开放。现漫步或骑行于苏州河沿岸,解码这条“桥梁博物馆”链,看苏州河内环线内的25座桥梁各长什么样。

· 外白渡桥

建于1906年,位于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处,历史较为悠久,且知名度较高。它是上海现存最早的、也是第一座全钢结构的大型桥梁。

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56年,当时在外摆渡上建起了一座木桥,名为韦尔斯桥。1907年竣工的钢架大桥“外白渡桥”取代了这座木桥。

魔都眼|苏州河,一座天然的“桥梁博物馆”

外白渡桥和陆家嘴风光。视觉中国 图

· 乍浦路桥

北接虹口区乍浦路,南接黄浦区虎丘路,与陆家嘴地区隔江相望,是苏州河最佳打卡地之一,被称为“网红桥”。

乍浦路桥原为木桥,始建于1873年。1927年,木桥被拆除,并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以乍浦路路名命名。

魔都眼|苏州河,一座天然的“桥梁博物馆”

乍浦路桥。视觉中国 图

·四川路桥

于1927年再次改建钢筋混凝土桥,采用三孔钢筋混凝土单悬臂结构。毗邻上海邮政总局大楼,北接四川北路,南连四川中路。

魔都眼|苏州河,一座天然的“桥梁博物馆”

四川路桥。视觉中国 图

· 河南路桥

位于黄浦区河南中路与虹口、静安两区交汇处的河南北路。

1927年,一座木桥被拆除,代之的是一座崭新的桥梁。这座新桥是一座长64.46米、宽18.2米的三孔混凝土悬臂挂孔桥。

魔都眼|苏州河,一座天然的“桥梁博物馆”

河南路桥。视觉中国 图

· 山西路桥

重建于2007年底,位于静安、黄浦两区交界处,南接山西南路。原来是一座建于1885年的六孔木桥。

山西路桥是全钢结构且无桥墩,直接跨越苏州河,为便民人行桥(只能纯步行或自行车推行)。

魔都眼|苏州河,一座天然的“桥梁博物馆”

山西路桥。视觉中国 图

· 福建路桥

连接黄浦区与静安区,俗称“老闸桥”。

福建路桥历史悠久,是苏州河上最早的一座闸桥。历经多次拆除重建,现在的福建路桥于2004年开工、2008年重新通车。桥体从周围环境色调中提取并采用了暖黄色调,桥面灯柱采用巴洛克装饰形式,以弧形曲线为主,配以古铜色调,烘托出典雅浪漫的氛围。

魔都眼|苏州河,一座天然的“桥梁博物馆”

福建路桥。视觉中国 图

· 浙江路桥

建成于1908年,为鱼腹式钢桁架桥梁结构,也是现今苏州河上除了外白渡桥外的第二座钢结构老桥。

魔都眼|苏州河,一座天然的“桥梁博物馆”

浙江路桥。视觉中国 图

·西藏路桥

原为始建于1899年的木桥,1924年时改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梁。现在的西藏路桥是2004年时重建。

魔都眼|苏州河,一座天然的“桥梁博物馆”

西藏路桥。视觉中国 图

· 乌镇路桥

现在的乌镇路桥是1999年建成,桥梁主跨为钢管混凝土无风撑系杆拱结构,两个边跨为钢筋混凝土板梁结构。

魔都眼|苏州河,一座天然的“桥梁博物馆”

乌镇路桥。视觉中国 图

· 新闸桥

被称为“苏州河上第一座桥梁”,始建于清朝雍正年间,历经浮桥、板桥、钢架桥到现代拱桥。现在的新闸桥是2001年时重建。

魔都眼|苏州河,一座天然的“桥梁博物馆”

新闸桥。视觉中国 图

· 恒丰路桥

北接恒丰路,南接石门二路,前身是1903年建成的汇通桥。

2022年3月,恒丰路桥完成两部垂直电梯的安装和运行。恒丰路桥也是苏州河上第一座设有电梯的桥梁。

魔都眼|苏州河,一座天然的“桥梁博物馆”

恒丰路桥。视觉中国 资料图

· 昌平路桥

2020年12月6日,有“苏河之眼”称号的昌平路桥正式通车,桥上的拱轴线与大跨度的悬臂共同形成“明眸”造型。

魔都眼|苏州河,一座天然的“桥梁博物馆”

昌平路桥。视觉中国 图

魔都眼|苏州河,一座天然的“桥梁博物馆”

“苏河之眼”首次亮灯。上海城投 图

· 普济路桥

被称为“上海的日剧风天桥”。此处原是普济路摆渡口,1997年6月新建该桥,为行人、非机动车专用桥。2009年拆桥重建,抬高桥身加宽桥面并新增引桥。

魔都眼|苏州河,一座天然的“桥梁博物馆”

普济路桥。视觉中国 图

· 安远路桥

建于2022年,横跨静安和普陀两区,为人行景观桥,兼顾非机动车推行。安远路桥是支承结构和拉索结构相结合,形成很有特色的C形形态,桥身漂浮于苏州河上空,苏州河上空的独特景观。

魔都眼|苏州河,一座天然的“桥梁博物馆”

安远路桥。视觉中国 资料图

·长寿路桥

1953年9月28日建成通车,是新中国成立后在苏州河上建造的第一座大型混凝土桥,它是市内东西向交通的重要桥梁,为往来两岸上班的工人带来了极大便利。

现在的长寿路桥其实由三座桥组成,两座新桥包围着一座旧桥。1998年,长寿路桥进行改建,新建的南北复桥设置在老桥左右,中间用绿树相隔,形成三桥并列的独特景观。

魔都眼|苏州河,一座天然的“桥梁博物馆”

俯瞰长寿路桥。视觉中国 资料图

·百合桥

连接普陀与静安两区的苏州河首座悬索人行桥,于2025年9月开放,是苏州河上最新的一座桥梁。从空中俯瞰,百合桥呈“人”字形布局。

魔都眼|苏州河,一座天然的“桥梁博物馆”

百合桥。视觉中国 图

· 昌化路桥

建成于2001年,为钢筋混凝土中承式双拱肋吊杆结构,北临中远两湾城,南接天安千树,是苏州河夜景最佳打卡地之一,也是苏州河上最短的一座桥梁。

魔都眼|苏州河,一座天然的“桥梁博物馆”

昌化路桥。“上海普陀”微信公号 图

· 江宁路桥

原名“造币厂桥”,现在的江宁路桥建成于2012年,西接上海造币博物馆,东临梦清园。

魔都眼|苏州河,一座天然的“桥梁博物馆”

江宁路桥。视觉中国 图

· 西康路桥

1981年建成,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结构桥梁,横跨苏州河连接光复西路与西康路。

魔都眼|苏州河,一座天然的“桥梁博物馆”

西康路桥。“上海普陀”微信公号 图

· 镇坪路桥

建成于2009年,设双向4车道。南北引桥东侧各设置一座人行梯道。桥型为梁桥。

魔都眼|苏州河,一座天然的“桥梁博物馆”

镇坪路桥。“上海交通”微信公号 图

· 宝成桥

地处谈家渡渡口附近,又称“谈家渡桥”。

魔都眼|苏州河,一座天然的“桥梁博物馆”

夜色中的宝成桥。视觉中国 图

· 武宁路桥

建成于1956年,2000年扩建,2008年再次改建。改建后的武宁路桥是上海第一座主题雕塑装饰的“中西合璧”桥梁。

魔都眼|苏州河,一座天然的“桥梁博物馆”

武宁路桥。视觉中国 图

· 曹杨路桥

1978年,在原桥址动工兴建桥梁,于1980年5月建成通车,取名曹杨路桥。

魔都眼|苏州河,一座天然的“桥梁博物馆”

曹杨路桥。视觉中国 图

· 华政桥

建成于2001年,原名学堂桥,连接了华东政法大学苏州河两岸的校区。

魔都眼|苏州河,一座天然的“桥梁博物馆”

华政桥 “上海普陀档案”微信公号 图

· 凯旋路桥

连接着长宁区和普陀区,最早为通火车而建桥,故原名铁路桥。后为规划建设地铁3号线,并列新建了一座贯通凯旋路和凯旋北路的桥梁,就是现在的凯旋路桥,最终于2000年建成。

魔都眼|苏州河,一座天然的“桥梁博物馆”

俯瞰苏州河上的凯旋路桥、内环高架桥、强家角桥。澎湃新闻记者 施佳慧 制图

上图中的强家角桥是连接普陀、长宁两区的人行天桥,强家角桥所在的河段曾是苏州河的最后一个渡口。1997年12月16日,苏州河上最后一班轮渡从强家角渡口的南岸驶向北岸,渡船编号“沪客107”号,标志着苏州河渡口完成了历史使命,彻底退出苏州河。

苏州河上的桥梁自东向西串连起城市的脉络。风格迥异,他们共同勾勒出上海城市风貌中不可或缺的亮丽风景。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