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力进击智能制造,合肥重新定义产业版图坐标

合肥正全力进军智能制造领域,重新定义产业版图坐标,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合肥在智能制造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推动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这一举措将进一步提升合肥的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实力,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合肥正以一场深入的“智造”革命,重新定义自身在全球产业版图上的坐标。
9月22日至23日,“信心合肥”——长三角主流网络媒体调研行活动举行。活动由合肥市委网信办与澎湃新闻共同举办,来自长三角的几十家知名媒体走进合肥,实地探访了联宝科技、蔚来汽车、安徽合力叉车等重点企业,见证了合肥制造业由传统模式向智能新貌的转型成果。
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成员,合肥正以惊人的速度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制造产业体系。
参访团参观联宝科技;孙本荣摄
可旋转的双面屏电脑,一边是墨水屏幕,一边是数码屏,还有浮雕工艺联名黑悟空系列的定制电脑,炫酷潮流的产品,让采访团眼前一亮。
据介绍,联宝科技个人电脑年产能达4000万台套,全球每售出8台笔记本电脑,就有1台联宝造,产品行销全球126个国家和地区。
这是一个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也是全球范围内201个“灯塔工厂”之一。“每年四千万台/套的全球订单,80%以上都是单笔小于5台的定制需求,从接单到交付整个过程小于102个小时。”联宝科技沟通与宣传部负责人康鹏飞介绍。在高复杂度的供需现状下,联想合肥产业基地应用大数据、云技术、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了计划的高度精准化,排产的智能化,打造与供应商合作共赢的生态协同体系新模式。
毫无疑问,联想是“制造业皖军”的主力队员,2011年在合肥投资建设的制造基地已经成长为联想全球制造的重镇,去年全年工业产值达到1057亿元。联想合肥制造基地还是全球最大的智能计算设备研发与制造基地之一,不仅在个人电脑等智能终端领域保持领先,而且拓展到服务器和主板领域,并且前瞻性地布局具身智能等新兴领域。目前已经连续五年保持工业产值、营收双双过千亿,带动了70余家合作伙伴向这里聚链成群、集群成势。
随着高效率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不断创新突破,人工智能在合肥各行各业的落地应用显著提速。
在安徽合力叉车智能化工厂的洁净车间里,一道蓝色的智慧光环正悄然运作。数台电动AGV小车如同被赋予生命的精灵,沿着地面上一道无形的轨迹灵巧穿行。它们不仅能从仓库自动取货,更能实时感知前方环境,遇到人员或障碍物便提前规划新路径,优雅绕行,最终将物料分毫不差地精准抵达指定工位。任务完成后,无需任何指令,它们便默默返回原点,静待下一次指令,构成一幅循环不息、精准高效的智能物流图景。这是安徽合力电动叉车分公司的王牌产品之一。
据副总经理张宗富介绍,公司专注于0.8-5吨电动平衡重式叉车及前移式叉车的制造与全周期服务,产品覆盖H4、G2、G3等系列共362种车型,全面拓展AGV产品及本体制造、氢燃料产品等前沿产品生产,市场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于全物流应用场景。截至2025年6月,合力叉车电动产品销量同比劲增28%,电动产品占比稳步提升至68%;公司拥有14条智能化产线,覆盖槽钢加工、结构件、涂装、装配、检测,具备年产6万台新能源工业车辆的能力。
张宗富表示,结合立体库与物联网灯光指引系统,物流场景已经从传统的“一人一车”向“无人多机、无边界协同”转变,重新定义了智慧仓储、智能物流的新范式。
合肥正成为中国汽车产业重镇,集聚了蔚来、合肥长安、比亚迪等整车制造企业。去年,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就突破135万辆,增长81%,占全国总量超十分之一,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蔚来工厂里的换电站;孙本荣摄
走进蔚来汽车的智能化工厂,处处可见“未来制造”的场景:如同“变形金刚”般灵活的机械手臂自如伸缩,精准抓取车身;无人驾驶的物流小车穿梭于车间,有条不紊地运送零部件;机器人协同作业,仅用98秒就能完成四扇车门的安装,高效而精准。工厂还配备了车身外总拼工位,其识别精度高达0.05毫米,将智能制造的极致标准体现得淋漓尽致。而在厂区周边,蔚来创新的能源补给站同样引人注目——换电站能在几分钟内完成电池更换,为用户带来快速、便捷的补能体验。
这些场景并非科幻画面,而是中国智能制造的真实写照。据蔚来工作人员介绍,工厂的涂装车间采用了全球首创的“魔方”车辆存取平台,可以批量预存车身,并根据订单需求灵活调度,实现从规模化生产到个性化定制的无缝衔接,平衡效率与个性化的双重要求。
安徽合力电动叉车分公司工厂里的生产场景;孙本荣摄
十年间,合肥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七个千亿元台阶,挺进“万亿俱乐部”。“科创名城”一路驰骋,也让合肥一跃成为长三角最受年轻人欢迎的城市之一。
这离不开合肥强大的制造能力。从家电“四大件”到新能源汽车,从光伏逆变器到智能机器人,从实验室里的技术突破到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力,每一次跨越,都是技术厚积薄发与产业链协同的成果,都是“合肥制造”向“合肥智造”的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