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传巴基斯坦利用中国技术向美国赠送稀土?外交部发声,网友炸评

针对网传巴基斯坦利用中国技术向美国赠送稀土的消息,外交部发表声明,强调中巴之间的合作关系是基于相互尊重和互利共赢的原则,网友对此评论热烈,多数表示相信中巴之间的友好关系,并认为此类传闻缺乏事实依据,声明未对具体合作项目或内容作出进一步解释,但强调两国间的合作始终遵循公平、开放的原则。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巴基斯坦与美国的矿产合作,以及中国稀土技术管制的话题,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少讨论。一边是巴基斯坦因经济困境寻求外部合作,一边是中国为维护技术安全出台新规,再加上一些不实传言的干扰,让不少人对事件走向产生了好奇,而背后的事实其实比传言更值得理性看待。
从公开信息来看,巴基斯坦近期面临着不小的经济压力——外债规模达到1300亿美元,外汇储备也处于紧张状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巴方与美国签署了一份价值5亿美元的矿产合作备忘录,计划向美方出口稀土原矿以及锑、铜等初级矿产。今年10月初,首批货物已经启运,这批货物包含钕、镨等轻稀土浓缩物,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都属于未提纯的原矿,因为巴基斯坦目前并不具备稀土自主精炼的能力,后续若想将原矿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仍需依赖外部技术支持。
几乎在同一时期,中国于10月9日发布了一项关于稀土的新规,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提纯等全链条技术实施出口管制。其中有一条关键条款格外受关注:如果境外生产的稀土物项,使用了中国的技术、设备或者原材料,哪怕这些要素的价值占比仅为0.1%,其再出口时也必须经过中方审批,而且涉及军用途的申请原则上不会被批准。不过需要明确的是,这项新规并非针对巴基斯坦,而是中国为防范核心技术外流、维护全球稀土供应链安全所采取的常规举措,毕竟稀土作为战略资源,其技术安全直接关系到产业链的稳定。
之所以中国的稀土管制能引发全球关注,根源在于中国在该领域的绝对技术主导地位。数据显示,中国掌控着全球92%的稀土精炼产能,同时持有82%的稀土核心专利,尤其是在重稀土(如镝、铽)提纯方面,中国的技术目前几乎没有可替代方案。而巴基斯坦在稀土产业上对中国的依赖也很明显——其稀土开采所需的设备、提纯过程中关键的萃取剂,都需要从中国进口,一旦脱离中方的技术支持,巴方即便开采出稀土原矿,也无法将其转化为具有高附加值的材料,只能停留在出口初级产品的阶段。
随着相关话题发酵,网络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实传言,比如“巴基斯坦利用中国技术向美国赠送稀土”“中方因巴美合作反制巴方”等。针对这些说法,10月13日,中国外交部很快作出回应,发言人林剑明确表示,这些报道要么是不了解实情,要么是捕风捉影,甚至存在挑拨离间的嫌疑,完全缺乏事实依据。林剑提到,中巴双方就巴美矿产合作事宜保持着密切沟通,巴方已经明确强调,其与美方的交往绝不会损害中方利益和中巴合作;而所谓“向美方赠送稀土”的说法更是不实,巴方领导人展示的矿石,其实是工作人员购买的巴基斯坦宝石原矿样品,与稀土无关。同时,林剑也再次说明,中国出台稀土出口管制措施,与巴基斯坦没有任何关联,这是中国依据法律法规完善自身出口管制体系的正当做法,目的是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
事件在网络上传播后,大部分网友都保持了理性的态度,并未被不实传言带偏。有网友从巴基斯坦的处境出发分析:“巴方面临1300亿美元外债和外汇紧张的压力,找美国合作矿产赚点短期收益能理解,但没自主精炼能力是硬伤,出口原矿只能赚点辛苦钱,高附加值的部分还是得靠中国技术,长期来看,不如跟中国合作提升自己的加工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受益。”
也有网友聚焦中国的稀土技术管制,认为这是对核心利益的合理保护:“别再说中国‘卡脖子’了,全球92%的稀土精炼产能和82%的核心专利都在咱们这,尤其是重稀土提纯技术没替代方案,出台全链条管制就是防技术外流。现在有些国家一边用着中国精炼的稀土,一边想偷技术,这种管制其实是在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不然技术丢了,供应链乱了,大家都受影响。”
对于“巴铁背叛”的说法,网友们更是直接反驳:“说‘巴铁背叛’的也太极端了,中巴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林剑都说了双方保持沟通,巴方也承诺不损害中方利益,怎么就背叛了?有些媒体就喜欢挑事,把正常的经济合作炒成‘外交风波’,太没必要了。”
还有从事新能源行业的网友补充了专业视角:“稀土是战略资源,新能源电池、军工设备都离不开,中国管制里‘军用途不批’的条款很关键,这是在履行防扩散义务,避免稀土被用于危害安全的领域,这不仅是对中国负责,也是对全球安全负责,毕竟谁也不想看到战略资源落入不当之手。”
客观来看,这次事件其实清晰地展现了全球稀土产业的核心逻辑——技术才是产业链的“定海神针”。中国凭借92%的精炼产能和不可替代的提纯技术,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中占据着无法撼动的核心地位,即便巴基斯坦向美国出口了初级原矿,也改变不了后续高附加值环节依赖中国技术的现实,巴美合作很难对中国的供应链地位造成冲击。而中巴之间的“铁杆友谊”,也并非一次普通的矿产合作就能动摇,巴方明确承诺不损害中方利益,双方保持密切沟通,这才是两国关系的主流。
至于中国的稀土管制措施,本质上是完善自身出口管制体系的正当之举,既不是针对特定国家的“反制”,也不是所谓的“技术封锁”,而是基于国家安全和国际义务的理性选择。毕竟,核心技术的积累来之不易,保护技术安全,就是保护全球稀土供应链的稳定,也是保护各国在稀土领域的长远合作空间。外界与其被不实传言误导,不如理性看待这一事件背后的产业逻辑和外交事实——合作需要尊重彼此利益,而技术实力,永远是合作中最坚实的底气。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