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业被当成“陈丹青早期作品”?回应来了
摘要:
近日有学生作业被误认为是陈丹青早期作品的事件引起关注,对此,相关人士作出回应,澄清误会,据了解,这些作业是学生们的创作,与陈丹青的作品无关,提醒广大网友,在传播信息时,应谨慎核实,... 近日有学生作业被误认为是陈丹青早期作品的事件引起关注,对此,相关人士作出回应,澄清误会,据了解,这些作业是学生们的创作,与陈丹青的作品无关,提醒广大网友,在传播信息时,应谨慎核实,避免误导他人,此次事件也提醒了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艺术素养教育,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水平,学生作业被误认为陈丹青早期作品引发关注,经回应澄清误会,提醒网友应谨慎核实信息,教育部门应加强学生的艺术素养教育。
近日,一幅被指为“陈丹青签名画作”的静物写生油画的真伪之争,引发关注。
10月22日,这幅被鉴定机构专家称为“技法成熟,达到顶峰之作”的油画,出现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上被拍卖展示,拍卖价格已被炒至200万元,且价格持续攀升,引发众多网友围观。
藏家高先生介绍,这幅画引发争议后,他在二手平台挂拍,此前有一名杭州买家以2万多元成交,但对方没付款。
此后,他将作品再次上拍,没想到被网友炒到了如今的价格。“事情有点超出预料,感觉有些失控了,我联系平台,但被告知无法终止拍卖,所以我在评论区回复说,作品仅作展示,不做商业行为”。
不久前,在当代知名画家陈丹青的视频评论区,有用户称自己收藏了陈丹青早年的油画作品,并表示花费了15万元购买。
10月14日,博主“想想工作室”却发布视频“打假”。工作室成员洪健翔出镜回应,这幅画是自己在大一时画的,并出示了教学检查时的画作照片、自己创作时的照片等。
至于为何画作上出现了陈丹青的署名,他推测,有很多学生习作不会带走、学校定期清理,有社会上的人拿走画作后签上老师的名字。
吊诡的是,买家高先生称,自己是今年9月在北京某画廊购买的该作品,“我是看见陈丹青签名才买的”。他曾请深圳一家颇具名气的拍卖行对画作进行鉴定,专家认为这幅画是陈丹青作品。
10月21日,“想想工作室”成员洪健翔针对画作争议,再次做出回应,晒出创作时的照片细节,称画作中的瓶瓶罐罐上都有标签,该标签是央美静物室给贴的编号,证明这确实就是课堂作业。
关于此前有新的鉴定机构称愿意免费上门鉴定一事,高先生表示,因争议较大,对方已放弃鉴定,因为无论鉴定为真或伪可能都不好收场。
高先生还回应道,自己发起拍卖的本意是讽刺艺术市场乱象,因此保证金只设置了1元,并非商业性质或真的要交易。
从被打假到被拍卖,这幅画作在一次次热议中,身价不断起伏。上海财经大学新闻与社会高等研究院社会学系助理教授范文表示,虽然这件事很荒诞,却揭示了艺术交易市场某种真实运作的逻辑:
艺术创作是艺术家的行为,但艺术市场是一种社会性的组织运作,通过一系列赋魅的过程,提升作品的价值。价值可以来源于作品本身的审美特性,可以是作者的名望,可以是稀缺性,也可以是话题性。
新京报评论则发文称,目前双方都是自说自话,作为围观者其实也颇难断个是非。考虑到争议双方各自的利益关涉,“打假者”可能有炫人眼目、抬高身价的可能,收藏者也可能有作品保值、避免损失的意图。
艺术创作本身就带有独特性和主观性,而作品的流通和收藏,又往往跨越时间、地点和不同渠道,因此难免会出现鉴定上的分歧。艺术市场要走向成熟,也需要补上这块短板。只有当作品的各个环节都有迹可循,买卖双方才会更有安全感,市场秩序才能得到有效维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