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执意要与丈夫离婚,如今患病住院16天,前夫没来,娘家也躲了
摘要:
女子坚决要求离婚,现因病住院16天,期间前夫未现身探望,娘家也选择回避,女子处于孤独无助的状态,病情和生活状况不明,这段摘要简洁明了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女子坚决要求离婚,现因病住院16天,期间前夫未现身探望,娘家也选择回避,女子处于孤独无助的状态,病情和生活状况不明,这段摘要简洁明了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10月25日,社交平台上,一段来自山西太原的病房视频近期引发热议。画面里没有激烈的情绪爆发,也没有刻意煽情的镜头,只有30岁女子张某独自躺在病床上,心电监护仪的“滴滴”声在空荡的病房里格外清晰——这是她住院的第16天,床边始终没有亲人的身影,唯有护士查房时的几句叮嘱,能打破这份漫长的沉寂。
很少有人知道,张某如今的孤独,并非全是命运的偶然,更多是她当初任性选择埋下的伏笔。回溯她的婚姻,前夫一家并非如外界最初猜测的那般冷漠。早在张某第一次觉得身体不适时,前夫第一时间就带她去了医院,医生诊断只是常见的炎症,开了些药让回家调理。可张某却始终不放心,反复要求去省城的大医院做全面检查,前夫尽管工作繁忙,还是特意请了年假,陪着她跑遍了几家三甲医院,前后花了近万元,检查结果依旧显示无大碍。那段时间,婆婆也常炖着汤送来,还主动帮她打扫家里的卫生,可这些付出,在张某眼里却成了“不够重视”——她总觉得丈夫和婆家对她的健康“不上心”,哪怕医生多次强调无需过度担忧,她依旧揪着这件事不放。
真正让婚姻走向破裂的,是一次不起眼的小事。某天前夫因项目加班,比约定时间晚归了两个小时,没来得及提前打电话。张某见状瞬间爆发,指责前夫“心里根本没有这个家”,甚至翻出之前检查身体的事,声称“连我的健康都不在乎,过下去还有什么意思”,当场提出了离婚。前夫又急又无奈,反复解释加班的缘由,还主动道歉,可张某态度坚决,无论如何都不肯让步。为了挽回婚姻,前夫请来了双方的亲戚朋友劝说,甚至提出愿意多承担家务、多陪她散心,可张某始终油盐不进,坚持要离婚。看着她决绝的样子,前夫最终只能妥协,离婚时还特意将两人共同房产的大部分份额和存款分给了张某,只希望她日后生活能有保障。
离婚后的最初几个月,张某过得还算自在,可没过多久,她就查出了需要住院治疗的疾病。更棘手的是,之前离婚分得的财产,一部分被她用于盲目投资亏了本,剩下的钱面对高额的住院费,很快就捉襟见肘。住院期间,她曾犹豫着联系过前夫,可一想到当初自己坚决离婚的态度,终究没好意思开口;她也给娘家人打了电话,家人却觉得她当初离婚太过任性,不听劝,如今落得这般境地“是自找的”,只来看过一次,留下几百块钱就再也没露面,打电话也不接。
无奈之下,张某只能独自面对病房里的日子。白天,同病房的病友见她可怜,会顺手帮她带份盒饭,要是病友赶上做检查或出院,她就只能啃着提前买好的面包充饥;每次想上卫生间,她都得扶着墙,一步一步慢慢挪,疼得额头冒冷汗也只能自己咬牙忍;到了深夜,病房里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声,她看着天花板,眼泪忍不住往下掉——她不是怕病痛,而是后悔当初的任性,要是当初能多听前夫几句劝,能少一点固执,如今也不至于连个陪护的人都没有。
张某的经历,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下部分离异群体的处境。民政部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办理离婚登记的夫妻约286万对。在这些离异者中,有少数人像张某一样,因自身的任性或冲动结束婚姻,等到遭遇困境时,才发现自己早已失去了最坚实的依靠。
视频下方的评论区里,网友们的讨论多了几分理性,少了几分情绪化的指责。有网友直言:“婚姻里哪有那么多完美,更多的是互相包容。张某前夫一家做得已经够好了,请假陪检查、多分财产,换成别人未必能做到这份上,她当初要是能少点任性,多些理解,也不会落到现在这个地步。”
也有网友结合现实感慨:“现在医院陪护确实不容易,一天几百块的护工费对普通家庭来说是负担,但张某的问题根源不在陪护压力,而是她自己把好好的家‘作’没了。要是没离婚,就算护工费贵,前夫肯定也会想办法,要么自己请假,要么找亲戚帮忙,哪会让她一个人在病房里难捱。”
还有网友分享了身边的例子:“我邻居家的女儿也是,当初因为一点小事和老公离婚,觉得自己离了婚也能过得好,结果后来生病,娘家人没时间管,前夫那边因为她当初的决绝也不愿再插手,最后还是靠社区帮忙联系了护工。婚姻不是儿戏,任性冲动的选择,最后苦的还是自己。”
几位在医院工作多年的医学社工也提到,他们偶尔会遇到类似张某这样的患者。“有些离异患者的困境,不全是外部环境造成的,和他们当初处理婚姻的方式有很大关系。比如有的患者当初离婚时闹得很难看,把话说得太绝,等到生病需要人照顾时,就算想联系前配偶或前婆家,也拉不下脸;还有的像张某这样,因为自己的任性结束婚姻,事后才意识到问题,可后悔已经晚了。”
不可否认,现实中的陪护压力、经济负担确实存在,但张某的经历更让人明白:婚姻从来不是单方面的索取或任性的消耗,而是需要两个人互相体谅、共同经营。当初她若能多听听前夫的解释,多看看婆家的付出,少一点固执和冲动,或许如今病房里就不会只有心电监护仪的声音相伴。
生活里没有后悔药,每一个选择背后都藏着对应的后果。希望张某的经历能给更多人提个醒:婚姻中,理性沟通比任性指责更重要,珍惜眼前人比追求虚无的“完美”更实在。毕竟,家庭本该是风雨来临时的避风港,而非因一时任性就亲手推开的温暖。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