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关假期及秋冬新冠病毒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国家疾控局发通知

国家疾控局发布通知,重点关注假期及秋冬季节新冠病毒等传染病的防治工作,通知强调,要加强疫情防控措施,提高公众防疫意识,做好个人防护和健康管理,加强医疗资源配置,提高救治能力,确保疫情发生时能够及时应对,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协作配合,形成联防联控机制,共同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关于做好2025年国庆中秋前后及秋冬季新冠病毒感染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
联防联控机制防发〔2025〕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各成员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做好2025年国庆中秋前后及秋冬季新冠病毒感染(以下简称新冠)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保持全国疫情形势总体平稳,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平安过节,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国庆中秋前后和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
当前,我国传染病疫情形势总体平稳。新冠疫情处于较低流行水平,不排除出现新变异株引发新的疫情波动的可能性。进入秋冬季后,流感病毒、普通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多种病原体活动逐步增强,将出现多种呼吸道传染病交替或共同流行态势。10—11月,南方部分省份仍处于蚊媒传染病流行季节,基孔肯雅热、登革热境外输入病例引发本地疫情和局部聚集性疫情的风险仍较高。诺如病毒胃肠炎、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秋冬季是高发期,学校、托幼机构、餐饮场所存在聚集性疫情发生风险。猴痘、人感染新亚型流感、疟疾、麻疹疫情已在全球跨区域传播,境外疫情输入我国的风险增加。国庆中秋前后人员流动和聚餐活动增多,疫情传播风险和防控难度进一步加大。各地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国庆中秋前后和秋冬季传染病防控工作,坚持底线思维,加强疫情形势分析研判,提早安排部署防控工作,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细、落到位,确保全国疫情形势总体平稳,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加强疫情监测研判和信息报告
各地要加快建成并实体运转省统筹区域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在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全面部署应用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推进传染病哨点医院临床症候群监测,推动医联体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传染病监测网络。要加强全球传染病疫情监测与信息收集,动态掌握和分析评估新冠、猴痘等疫情形势及流行特征,及时预测预警并做好应对准备。要持续改进原因不明的传染病和异常健康事件监测,提升网络实验室病原鉴定及基因测序检测能力,对感染来源不明病例、指示病例、关键病例要做到应测尽测、测后即报。重点地区要加强流行季蚊媒密度、抗药性监测和飞行检查,及早预警流行风险,落实分级分类应急响应措施。要强化儿童、老年病例时空聚集和感染风险分析,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建立疫情风险双通报机制,由疾控部门向教育、民政部门通报疫情风险,疾控机构向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通报疫情风险。加快在紧密型医联体设立专兼职疾控监督员,督促落实依法、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疫情的责任。
三、加强重点环节和重点领域疫情防控
各地要依法落实口岸卫生检疫工作,海关、疾控、卫生健康等部门要加强数据共享和信息互通,协同开展风险研判和预测预警,妥善做好口岸输入疫情协同处置和点对点防控救治工作。要指导督促托幼机构、学校落实好晨午检、因病缺勤追踪与登记制度,引导学生放假、返校、旅行途中做好个人防护,国庆中秋假期结束后要严防学校疫情明显反弹。指导督促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加强日常防护和健康监测,做好服务对象入院体检,居室、公共活动区域定期消毒通风,降低疾病引入和传播风险。指导督促交通运输场站、文化和旅游场所做好客流疏导、密闭场所清洁消毒和通风换气、旅客和从业人员个人防护等措施,加大对餐饮单位和海产品销售经营者、生活饮用水尤其是二次供水单位的监督检查力度。要加强流感样病例、腹泻症候群病例等聚集性疫情处置,快速开展多病原筛查、流行病学调查、传染源管理、环境消毒等措施,并提出送医、居家、分区健康管理等书面工作建议,加强病例救治,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四、加强疫苗接种和医疗救治
各地要积极动员老年人、基础疾病患者、儿童、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主动接种流感、新冠、肺炎球菌等疫苗,探索对适宜人群开具疫苗处方,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高风险人群实施免费接种,不断优化接种服务,保障接种安全,进一步提高重点人群免疫水平。要保持麻腮风、百白破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高接种率。常规免疫薄弱地区要加强免疫规划疫苗的查漏补种,疫情发生地要加强病例主动搜索、密切接触者排查管理等措施,有针对性开展应急接种。要紧盯特大城市医疗资源供需状况,动态统筹调配医疗资源,加强发热门诊、急诊、儿科、呼吸科等重点科室的一线救治力量,优化就医流程,提高就诊高峰应对能力。强化以基层为重点的人员培训,提高传染病诊断的敏感性、及时性和判断力。要确保医疗救治物资保障,加强检验试剂、抗病毒药物、解热镇痛药物等短缺监测、生产供应和市场调配。要推进分级分层分流救治,引导群众基层首诊,实现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双向转诊,对重症病例应收尽收、全力救治。
五、加强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
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地区,要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尽快减少新发病例,降低社区传播风险,遏制疫情外溢扩散,尽早控制疫情上升势头,做到发现一起及时控制一起。疫情基本控制后,相关防控措施还要继续坚持一段时间,进一步巩固防控成效,避免疫情出现反复。出现跨区域传播时,相关地区要及时通报疫情信息,密切配合做好协同调查处置,迅速阻断疫情扩散和隐匿传播。对于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要及时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要做好国庆中秋假期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救援准备,结合本地区多发的传染病和自然灾害特点健全应急预案,强化应急演练,提升跨部门、跨区域协同应对能力,突出“真演真练”,提升应急处置和卫生防疫能力,确保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六、加强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科普宣教
各地要以病媒生物防制为重点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地,从源头预防控制蚊虫等流行。充分发挥村(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作用,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参与,积极开展灭鼠、灭蟑螂、灭越冬蚊虫和虫卵等活动。要对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建筑工地、小餐饮店等薄弱环节,以及车站、港口、农贸市场、学校、旅游景点等重点场所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要根据本地病媒生物监测结果,因地因时加大病媒生物消杀控制力度,提高防蚊灭蚊实效,努力将蚊媒密度控制在安全水平。要做好世界流感日宣传,针对群众关心、行业关注的话题,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和政策解读,引导公众保持勤洗手、防蚊防蜱叮咬、注意饮食饮水卫生等良好习惯。要按照实事求是、公开透明的原则,及时发布疫情及防控工作信息,做好国庆中秋假期出游健康提示。
七、加强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
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压紧压实“四方责任”,坚持联防联控、多病同防,强化平急转换。要结合本地实际落实传染病防治工作要求,盯住关键环节、突出防控重点,及时排查风险点和薄弱环节,及时补齐短板漏洞,全面提升监测预警、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验检测、疫情风险研判、应急处置等核心能力。做好国庆中秋假期值班值守,确保防控工作不放松、不断线,一旦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快速反应、有效处置,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关于做好2025年国庆中秋前后及秋冬季新冠病毒感染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解读问答
一、《关于做好2025年国庆中秋前后及秋冬季新冠病毒感染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出台背景是什么?
秋冬季是呼吸道、部分虫媒和肠道等传染病易发高发时期,多种传染病将交替或共同流行。国庆中秋假期即将来临,人员流动和聚餐活动增加,疫情传播风险和防控难度进一步加大。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做好2025年国庆中秋前后及秋冬季新冠病毒感染(以下简称新冠)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疫情防控组印发了《关于做好2025年国庆中秋前后及秋冬季新冠病毒感染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导各地各部门加强疫情形势研判分析,提早安排部署防治工作,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细、落到位,确保全国疫情形势总体平稳,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平安过节,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国庆中秋前后及秋冬季新冠等重点传染病疫情形势如何?
综合分析研判我国多渠道监测数据,目前我国传染病疫情形势总体平稳,新冠疫情处于较低流行水平,不排除出现新变异株引发新的疫情波动的可能性。进入秋冬季后,流感病毒、普通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多种病原体活动逐步增强,将出现多种呼吸道传染病交替或共同流行态势。10—11月,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仍处于流行季节,境外输入病例引发本地疫情和局部聚集性疫情的风险仍较高。诺如病毒胃肠炎、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秋冬季是高发期,中小学校、托幼机构、餐饮场所存在聚集性疫情发生风险。猴痘、人感染新亚型流感等境外疫情输入引发本地传播的风险持续存在。国庆中秋前后人员流动和聚餐活动增多,疫情传播风险和防控难度进一步加大。整体来看,在持续落实好各项防治措施的基础上,国庆中秋前后及秋冬季全国疫情形势总体平稳可控。
三、《通知》对做好国庆中秋前后及秋冬季传染病防治工作有哪些具体措施?
一是加强疫情监测研判和信息报告。加快建成并实体运转省统筹区域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在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全面部署应用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加强全球传染病疫情监测与信息收集,持续改进原因不明的传染病和异常健康事件监测,提升传染病哨点医院临床症候群监测和多病原检测能力。重点地区加强流行季蚊媒密度和抗药性监测,落实分级分类应急响应措施。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建立疫情风险双通报机制,强化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依法报告。
二是加强重点环节和重点领域疫情防控。依法落实口岸卫生检疫工作,相关部门配合做好口岸输入疫情协同处置和点对点防控救治工作。指导督促托幼、学校、养老、社会福利等重点机构落实日常防护和健康监测措施,做好服务对象入院体检,居室、公共活动区域定期消毒通风;交通运输场站、文化和旅游重点场所加强客流疏导、密闭场所清洁消毒和通风换气、旅客和从业人员个人防护等措施;加强对餐饮单位、海产品销售经营者、生活饮用水尤其是二次供水单位的监督检查。及时报告聚集性疫情,快速采取措施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三是加强疫苗接种和医疗救治。积极动员重点人群主动接种流感、新冠、肺炎球菌等疫苗,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高风险人群实施免费接种;保持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高接种率,加强常规免疫薄弱地区的查漏补种,有针对性开展应急接种。统筹调配医疗资源,加强发热门诊、急诊、儿科、呼吸科等重点科室一线救治力量;强化以基层为重点的人员培训,提高传染病诊断的敏感性、及时性和判断力。加强医疗救治物资供应,推进分级分层分流救治,加强重症病例收治。
四是加强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发生重大疫情地区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做到发现一起及时控制一起,并持续巩固防控成效,防止疫情反复。发生跨区域疫情传播时,要加强地区间信息通报和协同处置。根据疫情实际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做好国庆中秋假期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救援准备,健全应急预案,强化应急演练,确保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有效处置。
五是加强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科普宣教。以病媒生物防制为重点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动员各方力量开展灭鼠、灭蟑螂、灭越冬蚊虫和虫卵、整治盲区死角卫生等爱国卫生运动。因地因时加大病媒生物消杀控制力度,提高防蚊灭蚊实效,努力将蚊媒密度控制在安全水平。做好世界流感日宣传,针对群众关心、行业关注的话题,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和政策解读,引导公众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及时发布疫情及防控工作信息,做好假期出游健康提示。
四、《通知》对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提出了哪些要求?
一是强化依法防控,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压紧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在疫情防控中的责任,坚持联防联控、多病同防,强化平急转换。二是结合本地实际,紧盯关键环节、突出防控重点,及时排查风险点和薄弱环节,及时补齐短板漏洞,全面提升疫情防控核心能力。三是加强国庆中秋假期值班值守,确保防控工作不放松、不断线,一旦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快速反应、有效处置。
来源:“国家疾控局”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