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贝预制菜事件风波再起:一女子起诉西贝欺诈,此女子身份不一般

西贝预制菜事件再次引起社会关注,一名女子起诉西贝公司涉嫌欺诈,据悉,该女子身份特殊,引发公众广泛关注,事件涉及食品安全问题以及企业诚信度等方面,引起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担忧,事件正在进一步处理中,具体情况尚待进一步披露,这一事件再次提醒企业,在食品安全方面必须严格把关,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也呼吁消费者提高警惕,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2025年9月25日,南通崇川区法院迎来一起特殊的消费维权案件。原告女子郭乘希不仅是一名执业律师,更是连续9年光顾西贝的资深消费者,她以涉嫌虚假宣传和欺诈为由将西贝告上法庭,这起案件迅速在社交平台引发广泛讨论,公众目光纷纷聚焦于餐饮行业的宣传真实性与食材透明度问题。
郭乘希与西贝的交集始于2016年,作为对该品牌抱有信任的顾客,她曾在西贝小程序充值6280元,加上门店堂食与外卖消费,累计金额已超8600元。然而,长期的消费体验让她逐渐发现西贝的宣传与实际情况存在差距,这种差距最终促使她以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在提交给法院的起诉状中,郭乘希明确列出了西贝的三项核心问题。其一,西贝长期以“有机”“现点现烤”作为核心宣传卖点,吸引注重食材品质和用餐体验的消费者,尤其是家庭客群,但她通过多次实地观察和消费验证发现,门店实际大量使用冷冻半成品,经简单复热后即可上桌,与“现制现做”的宣传口径严重不符。其二,西贝在食材用油上未履行告知义务,长期使用转基因大豆油,却未在门店显眼位置、菜单或线上平台作出任何标示,这让关注健康饮食的消费者失去了自主选择的权利。其三,西贝曾宣传“儿童餐累计销量超4000万份”,但郭乘希对比不同时期的广告物料、官方声明后发现,这一数据存在明显矛盾,不同渠道的表述差异较大,涉嫌通过夸大数据进行虚假广告宣传。
基于这些问题,郭乘希认为西贝的行为隐瞒了食材真相,构成对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和健康权的“双重欺诈”,并据此提出五项诉讼请求:要求西贝集团在今日头条、新浪、网易、搜狐四大主流网络平台,以及西贝自身的APP、小程序上连续一周发布公开道歉声明;要求西贝在全国所有线下门店及线上电商平台,公示预包装食材的详细信息,包括产地、成分、储存方式、加工流程等;要求赔偿精神抚慰金1万元;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主张三倍赔偿累计消费金额,暂计25917.12元(含逾期利息);要求本案三被告——西贝南通文峰分公司、上海西贝餐饮管理公司及内蒙古西贝餐饮集团有限公司承担连带责任,并共同支付诉讼费用。
目前,南通崇川区法院已正式受理此案。为保障案件审理顺利推进,郭乘希已向法院申请诉前证据保全,并提交了六组关键证据,形成完整证据链。这些证据包括她在西贝的历年消费记录、小程序充值凭证、外卖订单截图,西贝不同时期“有机”“现点现烤”的广告截图,西贝此前因类似问题发布的《致歉信》复印件,以及她拍摄的部分门店拆除相关宣传广告牌的照片,这些材料为其主张提供了有力支撑。郭乘希在接受相关问询时表示,此次诉讼并非针对西贝品牌本身,而是希望通过个案推动食品安全相关立法完善,倒逼餐饮行业实现更高程度的透明化。
案件曝光后,社交平台上的讨论迅速升温,网友们从不同角度表达了理性观点。支持维权的网友认为,普通消费者很难辨别餐饮品牌宣传的真伪,尤其是食材是否有机、是否现制等细节,郭乘希作为律师介入,能以更专业的视角推动问题解决,“这不仅是她个人的维权,更是为所有消费者争取‘吃明白’的权利,毕竟我们花钱消费,有权知道吃的是什么、怎么制作的”;还有网友提到,自己经常带孩子吃西贝儿童餐,一直信任品牌宣传的销量数据和品质,如今发现数据矛盾,“确实需要品牌给个明确说法,家长选择儿童餐就是图个放心”。
从事餐饮行业的网友则从行业现状出发,给出了更客观的看法:“现在连锁餐饮为了保证口味统一、提高出餐效率,用预制菜是常见做法,这本身没问题,但关键是不能用‘现点现烤’‘现制’这种词误导消费者,诚实告知才能赢得信任”;也有网友指出,转基因大豆油的使用是否违规,需要看相关法规是否明确要求标示,“如果法律规定必须标注而西贝没做,那就是侵犯知情权,若法规未强制要求,可能更多是道德层面的争议,最终得看法院如何依据法律判定”。
法律领域的网友聚焦案件的法律依据,分析称:“郭乘希主张的‘双重欺诈’,核心是要证明西贝存在故意隐瞒事实、虚假宣传的主观故意,以及实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她提交的消费记录、广告截图、致歉信等证据很关键,若能证明宣传与实际的差异,胜诉概率会比较大”;还有网友补充,三倍赔偿的主张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前提是经营者存在欺诈行为,“这需要法院对西贝宣传内容的真实性、是否构成欺诈进行严格认定,不能仅凭消费者的主观感受判断”。
对于郭乘希“推动食品安全立法、实现行业透明化”的诉讼目的,多数网友表示认同。有网友留言:“很多消费维权案件的意义不止于个案赔偿,更在于推动行业规范,比如之前的某些食品安全诉讼,最后促使相关标准出台,这次如果能让餐饮品牌普遍公开食材信息,对整个行业都是好事”;还有网友期待,“希望这起案件能给所有餐饮品牌提个醒,宣传不能‘张口就来’,尊重消费者知情权才是长久经营的关键,毕竟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吃得安全、吃得透明’”。
从这起案件来看,郭乘希“资深消费者+律师”的双重身份,让她的维权更具专业性和说服力,完整的证据链也为案件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更重要的是,这起诉讼折射出当下消费者对餐饮行业“透明化”的迫切需求——随着生活水平提升,消费者早已不满足于“吃饱”,而是更在意“吃的安全”“吃的明白”。西贝作为知名连锁餐饮品牌,其宣传行为具有行业代表性,此案的审理结果不仅关乎个案当事人的权益,更可能对餐饮行业的宣传规范、食材信息公示制度产生深远影响。无论最终判决如何,这起诉讼已成功提醒餐饮企业: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规范自身宣传行为,才是赢得市场信任的根本;而推动行业透明化,也正是消费维权案件对促进餐饮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价值所在。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