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外卖小哥笃信小米产品,花6999买新款小米手机,才半年多就出故障

访客 2025-09-29 14:33:25 1
外卖小哥笃信小米产品,花6999买新款小米手机,才半年多就出故障摘要: 一位外卖小哥对小米产品深信不疑,花了6999元购买新款小米手机,然而不到半年时间手机就出现了故障,此事反映了消费者对于产品的信任和期待,同时也提醒了消费者在购买电子产品时需谨慎选择...
一位外卖小哥对小米产品深信不疑,花了6999元购买新款小米手机,然而不到半年时间手机就出现了故障,此事反映了消费者对于产品的信任和期待,同时也提醒了消费者在购买电子产品时需谨慎选择,确保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

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旗舰手机不仅是通讯工具,更是对品牌信任的体现,尤其为支持品牌特意蹲守首发的用户,往往对产品质量抱有更高期待。但外卖骑手小王最近却因一部小米旗舰手机陷入困扰,原本以为能应对雨天送餐的防水功能,可谁知,手机竟然没能撑过半年使用期,保修争议更让他的支持变成了失望。

外卖小哥笃信小米产品,花6999买新款小米手机,才半年多就出故障

据9月27日的报道称,今年2月,小王为了购入最新款的小米15Ultra,特意全程盯完线上发布会,最终以6999元的价格如愿买到这款旗舰机型。他坦言,选择这款手机除了看重其IP68防水功能——毕竟自己作为外卖骑手,雨天送餐时手机需要应对复杂环境,也有对品牌创始人雷军的支持之意,因为自己是“米粉”,相当信赖小米产品的质量。

可使用仅半年多,9月18日这天,小王和同事聚餐时,手机突然出现屏幕闪烁,随后彻底黑屏。他当时十分不解,因为购买时特意确认过手机具备IP68防水等级,按照标准,这意味着设备能在1米深的水中浸泡30分钟而不受损,日常雨天使用本应毫无压力,自己也没有让手机接触过其他特殊液体。

之后小王将手机送到位于杭州下沙4号大街的小米客户服务中心检测,工作人员告知,手机内部存在液体腐蚀痕迹,甚至有发霉情况,判定为进水导致故障,而品牌方已明确拒保,若要维修需自费,费用大概在一千多元。这让小王更郁闷,手机仍在质保期内,他认为自己的使用场景并未超出IP68防水的覆盖范围,多次沟通后,店长表示可以帮忙申请进一步处理,但截至目前,小王尚未收到品牌专员的后续回复。

外卖小哥笃信小米产品,花6999买新款小米手机,才半年多就出故障

事件引发不少网友讨论,观点呈现明显分歧。有不少网友分享了对小米手机质量的担忧,网友“华华的生活510”称,自己此前买过6部小米手机,每部都没用到一年就出现问题,后来换用vivo后,即便价格较低的机型也从未出故障,至今已陆续购买二十多台vivo;网友“115l”也提到,曾抢过红米手机,用一年就无法充电,后来买了刚上市的小米5,同样在一年后黑屏,维修后问题依旧,从此不再选择小米;网友“有时候”则补充,大部分小米15手机用户反映过使用没多久后壳凸起,官方回复称无影响可正常使用,但结合IP68防水宣传,让用户质疑凸起后防尘防水功能是否还能保障。

也有网友持不同意见,认为个别故障不能代表品牌整体质量。网友“我这个骑破摩托的”表示,家人目前在用红米13Pro+、红米Pro14+,自己用的是14Pro,父母还在使用红米7,此前用过小米1S、小米2S、小米4等机型,均未出现过问题;网友“一给喔力Giao”则说,自己的小米12已用近四年,除了电池掉电快外没有其他故障,还刚订了小米17Pro,觉得小米产品体验不错,不理解为何有那么多负面评价;网友“博爱2544”也提到,自己用了好几个小米手机,每个都能用至少四五年,只是像素和拍照效果一般,整体还算好用;“我在皇城脚下”则分享,2022年买的小米10s至今仍好用,仅偶尔闹钟不响、音响有短暂电流音,续航也能满足半天使用需求。

关于IP68防水等级的争议成为讨论焦点之一。网友“陌上--人如玉”和“平安健康的鲍鲍”都提到,部分手机的IP68防水标注旁有小字说明“只是产品目标”,并非绝对保障;网友“情定伊蒂哈德”也以“IP68级防水是项目目标”表达类似观点;网友“冰雪时光”则分析,IP68防水多是实验室条件下的测试结果,实际雨天淋雨使用时,仍需额外做好防护,不能完全依赖理论标准,毕竟实验环境和日常使用场景存在差异。

还有网友从理性角度看待保修争议,网友“mark43969051”认为,手机个别出现故障属于正常情况,且小米手机通常有一年保修期,需结合具体故障原因判断是否符合保修条件;网友“光蟹”也表示,不管哪个品牌,若故障是因超出保修范围的使用情况导致,商家拒保都属常规操作,不能单针对小米指责;网友“zjw”则提醒,手机防水不代表可以无所顾忌,雨天淋雨使用时,用户也需注意保护,不能一味指责国货,要客观看待问题。

另有网友对比其他品牌给出参考,“小生有礼啰”称,花6999元买小米不如选华为Mate系列,自己的华为P40Pro用了五年,摔过、砸过电梯按键,换个国产屏幕后仍能正常使用,之后还打算换华为P80;“板砖用户”则分享,自己的iPhone骑电动车时掉落后滑行六七米,却未出现任何问题,认为苹果耐用性更优;“逐梦星辰”力挺vivo,称八年前买的vivo至今无故障,而之前用的三星等品牌两年就黑屏,觉得vivo在质量上更可靠;“保持距离”则表示,国产货多是网络上支持,实际使用还是进口货体验更好,价格相近的情况下,进口机型的使用感更优。

也有网友提出不同猜测和维修建议,“一个萝卜两个坑”认为,手机进水可能是冷凝水导致,比如从低温环境进入高湿度环境时,设备内部易产生冷凝水,并非用户主动接触液体;“德才兼备橘子8Z2”从维修角度分析,这类故障多是屏幕显示小板座子腐蚀,街边维修更换或补焊可能解决,且小米13、14系列也有类似情况,推测进水可能从卡托处渗入,而厂商强调防水功能更多是“防着点用”,并非真的能完全防水,用户需了解这一前提;“清闲的画板ku”则分享了自己的好运,红米K40掉洗脚盆里,甩干后第二天正常充电,未出现故障。

还有网友给出选购建议,“奋斗在路上516”调侃,以后雷军对比什么手机就买什么,自己试过觉得很靠谱,称雷军是“明灯”;“时间藏在空间里”则面临换机纠结,19年买的红米note7因内存不够、卡顿准备更换,却不知道该选哪个品牌;“关西第一巴图鲁”提到,自己曾去店里看过小米15Ultra,因屏幕、手感不中意,长焦也没达到预期,最终没选择这款机型。

外卖小哥笃信小米产品,花6999买新款小米手机,才半年多就出故障

从整个事件来看,小王的遭遇本质是消费者对产品功能预期与实际使用体验的落差,以及保修界定标准的信息不对称。

IP68防水作为旗舰机常见卖点,厂商有必要在宣传时更清晰地说明实际适用场景和限制条件,比如明确标注“实验室条件下测试结果”“日常使用需避免长时间淋雨”等,避免用户产生“绝对防水”的误解;而用户在使用具备防水功能的设备时,也需主动了解防水等级的具体定义,不盲目依赖宣传,在雨天等复杂场景下做好额外防护。对于保修争议,品牌方若能提供更透明的检测依据,比如向用户展示内部腐蚀的具体位置、说明进水与使用场景的关联,同时开通更高效的沟通渠道,及时反馈申请进度,或许能减少消费者的不满。毕竟,无论是用户对品牌的支持,还是对产品的信任,都需要厂商和用户双方共同维护,而清晰的信息传递、合理的售后处理,正是维系这份信任的关键,也是品牌长久发展的基础。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