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子遭老板性侵案再起波澜!网友有质疑,女子怒骂质疑网友

女子遭老板性侵案出现新的进展,引起网友关注和质疑,针对此事,女子回应并怒斥质疑的网友,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具体情况尚不清楚,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呼吁公正处理,维护社会公正和法治精神。
国内首例获工伤认定的职场性侵事件,近来因一段当事人怒怼网友的视频再次进入公众视野。2023年至今,天津女子崔丽丽经历了性侵、确诊创伤后应激障碍、工伤认定拉锯战,如今仍在与前公司的劳动争议中周旋,而网友的质疑声与她的强硬回应,让这场维权多了一层复杂的舆论色彩。
据9月28日的报道称,2023年9月22日,时任公司销售总监的崔丽丽受指派赴杭州出差,商务宴请后醉酒的她,遭到公司实控人王某性侵。事发后数日,她陷入断片与自我怀疑,直至10月3日才返回杭州,到事发酒店调取监控、与值班人员沟通取证并报警。杭州警方立案后,案件侦办中出现关键转折——检察官逐帧排查监控时发现,事发凌晨1点30分左右,隔壁房客曾持手机出现在镜头中,判断其可能录下相关声响。找到这位房客后,结合录音、证词及酒店监控,王某的犯罪行为被证实。2024年4月2日,王某因强奸罪被判有期徒刑四年,这一刑事判决,也为后续崔丽丽的工伤认定埋下关键伏笔。
刑事追责落地后,崔丽丽的困境并未结束。性侵带来的心理创伤让她确诊创伤后应激障碍,正常工作已无法进行,而前公司不仅未帮她申报工伤,反而在2024年4月18日以“未按规定请假、旷工”为由解除劳动合同。此前支持她的直属女上司,也转而劝她“以公司为重”。2024年12月2日,天津市津南区人社局出具《认定工伤决定书》,依据《工伤保险条例》认定她所受伤害属于工伤,这也是国内首次有职场性侵事件被认定为工伤。但涉事公司不服,2025年1月提起行政诉讼,同年7月被法院驳回,8月因公司未在规定时间上诉,工伤认定判决生效。崔丽丽将社交账号改名为“丽丽的战争”,以实名露脸的方式记录维权过程,她说“维权是一个去污名化的过程,希望类似遭遇的女性抛弃内耗,勇敢维权”。
随着案件关注度提升,网络上的质疑声逐渐增多。
有网友直言“就算是被强奸,为什么当时不报案?过了十天半月才回杭州报案”,还有人针对“私了”发声:“你自己在访谈里承认要二千万私了,人家是200人的小公司,承担不起才报案,你是想要人家整个公司吧”,更有评论将矛头指向她的丈夫,发布诸多攻击性言论。这些声音让崔丽丽选择直接回应——她在社交平台发布一段视频,其中夹杂骂人的语气词,直言“多久报案是‘老娘’的权利,你管得着吗?”,视频左下角虽标注“作者声明:虚构演绎,仅供娱乐”,但9月28日她向记者证实,这段视频就是自己录制发布,目的是回应网友的恶意评论。对于“二千万私了”的质疑,她解释,所谓的私了费用,是王某涉嫌强奸罪一案在检察院阶段,检察院主持双方“谅解”环节时,她与对方的沟通内容,并非主动索要高额赔偿。
事实上,外界对崔丽丽的认知存在不少偏差,许多网友误以为她已拿到113万元赔偿金,但她坦言,从2023年事发至今,自己仅获得2万多元赔偿,没工作、需治病的经济压力,让她不得不亲自参与打官司。更难的是心理层面的折磨,她透露,两年来与丈夫张毅没有夫妻生活,两人甚至不能躺在同一张床上,“他想拉我的手,我都会应激”,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仍在持续。
网络上的声音并非全是质疑,也有网友表示理解:“创伤后应激障碍会让人陷入混乱,报案晚不能作为否定她遭遇的理由”“公司明明知道她是受害者,还以旷工为由解约、不服工伤认定,做法太冷漠”“她敢实名维权已经很勇敢了,没必要用恶意揣测受害者”。这些理性的声音,与质疑声交织,构成了围绕这起案件的舆论图景。
崔丽丽的维权路,走了两年仍未到终点。她的个案不仅是个人对抗创伤与企业不公的过程,更让“职场性侵能否认定工伤”这一此前模糊的问题有了明确答案,为后续类似遭遇的女性提供了维权参照。网友的质疑或许源于信息不对称,但未经核实的指责,无疑会给本就承受创伤的她带来二次伤害。理性看待个案细节、尊重司法程序的推进,才是对维权者更实际的支持。而崔丽丽坚持的“去污名化”,不仅是为自己正名,更传递出“遭遇伤害不是错,勇敢维权才是对”的态度——这场漫长的战斗,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都已超出个案本身,成为推动职场性别权益保护的一次重要实践。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