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中国游客在泰国旅游遭威胁,泰国导游:不购物,今晚让你回不了国

访客 2025-10-14 14:45:24 3
中国游客在泰国旅游遭威胁,泰国导游:不购物,今晚让你回不了国摘要: 中国游客在泰国旅游时遭遇威胁,泰国导游声称若不购物则无法让游客今晚回国,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据悉,导游以游客不购物就无法离开泰国为要挟,严重侵犯了游客的权益和旅游安全,泰国旅游...
中国游客在泰国旅游时遭遇威胁,泰国导游声称若不购物则无法让游客今晚回国,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据悉,导游以游客不购物就无法离开泰国为要挟,严重侵犯了游客的权益和旅游安全,泰国旅游部门正在调查此事,并采取措施保护游客的合法权益和旅游安全,这一事件也提醒广大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要注意自身安全和权益保护。

国庆长假后的泰国游市场尚未完全降温,一则来自旅游大巴的视频却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让不少计划赴泰的游客停下了脚步。2025年10月13日,一辆载着中国游客的泰国旅游大巴上,一名身着紫衣的中国籍男子手持麦克风,说出的话并非景点讲解,而是足以让在场人攥紧手心的威胁:“不消费不准回国”“今晚就让你回不了中国”。视频画面里,该男子态度嚣张,不时用眼神施压,有游客试图用手机记录现场,却被他强行要求删除,甚至被暗示“泰国治安差,出点事没人管”。整个过程中,车厢内一片沉默,仅有一名游客尝试上前劝阻,最终却在男子的强硬态度下无奈作罢。

中国游客在泰国旅游遭威胁,泰国导游:不购物,今晚让你回不了国

这则视频流出后,很快有人扒出涉事导游的身份——名为李海(音译),并非持有泰国官方资质的正规导游,而是业内俗称的“黑导”。更令人震惊的是,这并非他首次触碰红线:2018年,李海就因辱骂游客、强制购物被泰国警方逮捕,时隔七年不仅未收敛,手段反而愈发激进。提及背后的原因,就不得不提低价旅游团的灰色产业链:国内部分旅行社以“2000元/人泰国6日游”为噱头揽客,这样的价格远低于正常成本——要知道,仅往返中泰机票、6天食宿的基础费用就远超2000元。这些亏空需由导游提前垫付,而导游填补成本的唯一途径,就是带游客前往指定购物点,赚取50%至70%的购物返佣。一旦游客消费意愿低,导游就会通过威胁、滞留等方式强迫消费,形成“低价揽客—导游垫资—强制消费—返佣回本”的恶性循环。

对此,网友们的讨论多集中在对低价团的警惕与行业乱象的批判。“早就说过低价团是陷阱,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网友@旅行避坑指南 直言,“我表姐前年报过2500元的泰国团,导游每天都在车上阴阳怪气,不买乳胶枕就把大家晾在商场里,最后全团被迫人均消费超3000元,算下来比正规团还贵”;@跨境游观察者 则从行业角度分析:“国内旅行社把风险转嫁给导游,导游再转嫁给游客,本质上是监管漏洞让这种模式存活,光骂导游没用,要从源头管低价团”;还有网友@曾遇黑导 分享亲身经历:“之前在泰国遇到类似黑导,说不消费就不让上车,最后是联系中国驻泰使馆才解决,现在看到这种事还是很生气,希望能严惩”。

中国游客在泰国旅游遭威胁,泰国导游:不购物,今晚让你回不了国

除了强制消费,近期泰国旅游的安全隐患也频频引发关注,成为游客却步的另一大原因。2025年7月,一名中国游客在芭提雅街头遭遇假警察,对方持仿真枪威胁,最终被勒索约4.4万元人民币;10月初,普吉岛又发生中国游客溺亡事件,据家属反馈,事发后救援人员迟迟未到,错过最佳抢救时间。安全问题叠加消费纠纷,直接反映在游客数量上:2025年第二季度,赴泰中国游客同比暴跌46%,全年预估仅500万人次,较此前年均千万人次的规模大幅缩水。即便泰国酒店业纷纷降价促销,部分酒店价格较去年下降30%,仍未能挽回游客信心。

关于安全问题,网友们的反馈也颇为真实。“三年前去泰国觉得很安全,今年准备去前刷到假警察的新闻,直接把机票退了”,网友@谨慎出行族 说,“出门玩图的是安心,现在总担心遇到危险,宁愿选其他地方”;@旅游数据君 则结合数据补充:“游客暴跌46%不是偶然,安全是旅游的底线,泰国要是不加强治安管理,后续可能还会跌”;还有在泰生活的网友@曼谷打工人 透露:“最近曼谷、芭提雅的假警察确实多了,主要针对中国游客,因为觉得大家怕麻烦、愿意花钱了事,建议来玩的朋友提前存好旅游警察电话”。

面对赴泰旅游可能遇到的风险,游客该如何保护自己?行前防范是关键:首先要拒绝低价陷阱,泰国6日游的合理成本约3000元,低于此价格的团组需格外警惕;其次要核实导游资质,泰国正规导游会持有官方证件——泰籍导游持“黄牌”,外籍合法导游持“白牌”,若导游拒绝出示,大概率为黑导。若在现场遭遇强制消费,需第一时间隐蔽留存证据,比如用手机录音、录像(避免被发现),保存好旅游合同、消费凭证;遇到紧急情况,可拨打中国驻泰使馆领保热线求助。

“这些建议很实用,上次帮朋友处理强制消费,就是靠录音和合同才成功退货”,网友@维权小能手 分享经验,“一定要记住,不要怕麻烦,留存证据是维权的关键”;@资深旅游顾问 也补充:“现在很多游客不知道泰国能30天退货,其实只要是强制购买的,拿着凭证找旅游警察协助,基本都能退,别自认倒霉”;还有网友@理性出行者 说:“提前做攻略很重要,我每次去国外都先存好使馆和当地警察电话,遇到问题心里不慌”。

中国游客在泰国旅游遭威胁,泰国导游:不购物,今晚让你回不了国

事件曝光后,泰方也迅速做出回应:涉事导游李海及背后涉事旅行社的两名泰籍负责人已被逮捕,面临非法从业、强迫交易等多项指控;针对低价团和强制消费问题,泰国清迈、普吉岛等地已试点“明码标价”“切断购物返佣”措施,试图规范旅游市场。但不少网友对整改效果持观望态度,“逮捕李海是好事,但能不能根治要看后续”,网友@国际法务刘律师 说,“泰国旅游行业的地方保护主义挺严重,之前很多类似案子都是抓了人就没下文,希望这次能真正落实监管”;@旅游行业观察者 则指出:“试点措施方向对,但执行是关键,要是商家和当地部门勾结,‘切断返佣’可能只是表面功夫,还需要中国和泰国联手监管”;还有网友@期待整改者 表示:“希望这次风波能推动行业整改,毕竟泰国还是有很多值得去的地方,不想因为这些乱象放弃”。

中国游客在泰国旅游遭威胁,泰国导游:不购物,今晚让你回不了国

旅行本应是一场放松身心的体验,而非充满威胁与焦虑的“消费考验”。此次泰国黑导强制消费事件,看似是个体行为,实则暴露了跨境低价旅游产业链的深层问题——国内旅行社的不负责任揽客、导游的生存压力转嫁、泰国当地的监管漏洞与安全隐忧,最终让游客成为受害者。想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多方合力:游客要擦亮眼睛,拒绝“羊毛价”行程,选择透明团费的正规产品;国内旅行社需摒弃短期利益,规范经营,不再将风险转嫁给导游和游客;泰国方面则要加强治安管理,严打黑导和非法旅行社,落实整改措施,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唯有如此,才能让赴泰旅游回归原本的美好,让游客重拾信心,真正享受异国风光带来的快乐。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