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残疾女孩被逼相亲多次,女孩都会想法拒绝,母亲:你这条件还挑啥

访客 2025-10-23 15:49:09 2
残疾女孩被逼相亲多次,女孩都会想法拒绝,母亲:你这条件还挑啥摘要: 残疾女孩多次被迫相亲,但她始终拒绝,母亲不理解她的选择,认为她的条件不应该挑剔,女孩坚持自己的想法,认为婚姻应该基于真爱和尊重,而不是条件和压力,她希望能自主选择自己的伴侣,而不是...
残疾女孩多次被迫相亲,但她始终拒绝,母亲不理解她的选择,认为她的条件不应该挑剔,女孩坚持自己的想法,认为婚姻应该基于真爱和尊重,而不是条件和压力,她希望能自主选择自己的伴侣,而不是被逼迫相亲,这一事件反映了社会对于残疾人婚恋观念的偏见和需要改变的必要性。

当18岁的青春撞上家庭催婚的重压,当健全的心智被困在需要双拐支撑的身体里,婚姻自主对山东这位农村女孩而言,成了一道看得见却摸不着的光。10月22日,她被迫频繁相亲的经历在网上引发热议,背后藏着普通农村家庭对特殊子女未来的焦虑,更暴露了部分环境下个体意愿被忽视的现实——即便她多次明确拒绝,却始终难以挣脱家人为她编织的“婚姻计划”。

残疾女孩被逼相亲多次,女孩都会想法拒绝,母亲:你这条件还挑啥

女孩生长在山东一个普通村落,家里五口人的生计全靠父亲打零工维持,日子过得比当地平均水平拮据不少。墙面斑驳的屋子里,摆着父母结婚时留下的旧家具,客厅角落堆着初中妹妹和小学弟弟的书包、玩具,狭小的空间里满是生活的细碎与不易。她出生时便确诊先天性脑瘫,多年康复训练让四肢功能未受严重损伤,智力也与同龄人无异,可右腿始终无法完全伸直,行走必须依赖一副金属双拐,每多走几步,额头就会渗出细密的汗珠。即便如此,她还是坚持读完了高中,成绩稳定在班级中等,高中毕业前,她曾跟母亲提起想读本地职业技术学校,学一门手工编织的手艺,可母亲一句“女孩子读再多书不如早点嫁人”,让这个小小的梦想彻底没了下文。

高中毕业证刚拿到手的第二天,母亲就通过同村媒人,给她安排了第一次相亲。对方是邻村一个比她大5岁的男生,初中毕业后一直在外打工,见面地点选在镇上的一家面馆。整个过程里,女孩没怎么说话,男生也只是偶尔问两句“家里有几口人”“平时在家做什么”,这场相亲最终以女孩一句“我还小,不想结婚”结束。可她没想到,回家后等待自己的是母亲当着弟妹的责骂:“不知好歹!你这样的条件,有人愿意要就不错了,还挑三拣四。”接下来的两个月里,母亲又陆续安排了两次相亲,一次是患有轻度听力障碍的男生,一次是离异后带着孩子的男人,女孩都以“没想法”“不合适”拒绝。第三次拒绝后,母亲直接把她的行李扔到了门口,威胁说“再不同意相亲,就别住在这个家里,我没你这样不听话的女儿,你这条件还挑啥?”

长这么大几乎没离开过家,更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女孩,看着母亲怒气冲冲的脸,又想到年幼的弟妹,最终咬着牙答应去见第四个相亲对象——那个1999年出生、比她大8岁的男生。第一次见面在镇上的公园凉亭,女孩提前十分钟到,双手握着双拐站在角落,看着男生穿着灰色T恤和黑色运动裤走来,个子大概1米7左右,脸上带着些许腼腆。没等对方开口,女孩就主动说起了自家情况:“我家条件不好,还有两个弟妹要照顾,我走路也需要双拐,可能没法像别的女生一样做家务。我觉得我们不合适,要是你不介意,咱们可以当普通朋友。”男生愣了几秒,随即点头说“我妈也跟我说过你的情况,当朋友没问题”。之后的一周,两人只通过微信聊过三次天,内容都是“今天吃了什么”“村里天气怎么样”这类日常话题,没有任何超出朋友界限的交流。

残疾女孩被逼相亲多次,女孩都会想法拒绝,母亲:你这条件还挑啥

9月18日下午,女孩正在家里帮妹妹辅导作业,突然收到男生的微信:“我爸妈说明天去你家,跟你爸妈商量定亲的事,你准备一下。”握着手机的手指瞬间收紧,女孩满是错愕——她和这个男生连牵手、约会这样的恋人互动都没有过,怎么突然就到了定亲的地步?她立刻打去语音电话,对方却支支吾吾说“我也是刚从我妈那知道的,具体情况我也不清楚”,说完就匆匆挂了电话。为了弄清楚情况,女孩当天傍晚让弟弟陪着,拄着双拐去了镇上男生约的麻辣烫馆。这家馆子面积不大,狭窄的空间里摆着六张折叠桌,油腻的墙壁上贴着褪色的菜单,空气中飘着麻辣汤底和葱花的混合气味。男生已经到了,点了一份加麻加辣的麻辣烫,见女孩进来,把手机推到她面前:“你看我和媒婆的聊天记录,她一直说你很着急结婚,还说你对我挺满意的。”

女孩低头看着屏幕,聊天记录里,媒婆多次提到“女孩妈妈说她就想早点定下来,怕过了这村没这店”“女孩说了,只要男生愿意,她没意见”。这些话让她胸口发闷,抬起头看着男生:“我从来没跟我妈说过想结婚,更没说过对你满意。我们连朋友都算不上,怎么就要定亲了?”她接着追问“你爸妈明天到底来不来?你自己想不想定亲”,男生却拿起筷子搅动碗里的粉条,眼神躲闪:“我爸妈没跟我细说,就说要去你家聊聊。我也是被逼的,我爸妈天天催我结婚,说我都26了还没对象,让他们在村里抬不起头。”

女孩深吸一口气,再次明确态度:“不管你是被逼的还是怎么的,我都要跟你说清楚——我对你没感觉,不管以后相处多久,我都不会跟你结婚。你说你家一个月能挣一万,一年就是十二万,可我找对象不看家里条件,不想结婚就是不想结婚。”顿了顿,她又提起之前听说的事:“我还听媒人说,之前给你介绍的都是有智力障碍的女生,是真的吗?”男生的脸瞬间涨红,手指在桌沿上轻轻摩挲,沉默十几秒后,才从牙缝里挤出一个“对”字。按常理,被如此直白地拒绝,甚至提及过往相亲经历,男生即便不生气也该起身离开,可他却依旧坐在原位,还问女孩“要不要加点菜”,这种反常的态度让女孩心里犯起了嘀咕。

残疾女孩被逼相亲多次,女孩都会想法拒绝,母亲:你这条件还挑啥

这段经历被女孩匿名分享到网上后,网友们的评论理性且多元,勾勒出不同视角下的现实考量。有网友理解父母的焦虑,“长江一浪”直言“女娃还是太年轻,父母不会照顾你一辈子,生活归根结底还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妮妮5v”也提到“母亲是想帮她找个以后能照顾她的人,弟弟妹妹总要长大成家,她没技术没能力养活自己,待在家里难免要看弟媳脸色”,“文因湖”更是点出核心:“无奈人生,母亲知道自己没法养活女儿后半生”。

但更多网友站在女孩这边,质疑家庭对她意愿的忽视,“失败的六零后还想努力”反驳道:“孩子才18岁,就不能让她学一门感兴趣的手工吗?说白了就是想靠她挣彩礼吧?多次安排相亲还瞒着定亲,真为她好,会把她嫁给一个媒婆曾介绍女生的男人吗?这家人真的正常吗?”“流嘢嘢”则给出实际建议:“腿残疾比手残疾好找工作,她现在该先找份工作,能养活自己才有话语权。”

智障

残疾女孩被逼相亲多次,女孩都会想法拒绝,母亲:你这条件还挑啥

这场围绕18岁残疾女孩的相亲风波,没有绝对的对错,却装满了现实的沉重。父母的催婚里藏着对女儿未来的担忧,可这份担忧用错了方式,忘了她是个有自主意愿的成年人,也忘了她对人生还有自己的期待;女孩的拒绝里是对婚姻的谨慎,也是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可她受限于家境和身体条件,暂时没有挣脱的底气。婚姻从来不是解决人生困境的“万能钥匙”,对女孩来说,先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才能真正拥有选择婚姻的权利;对父母来说,少一点“为你好”的强迫,多一点对子女意愿的尊重,爱才能成为支撑而非束缚。希望外界能多关注这类特殊群体,给他们更多学习和工作的机会,让他们既有面对现实的力量,也有追逐梦想的勇气,不用在家庭压力和个人意愿之间,做两难的选择。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