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培军、李福贵善举背后:朴素的情感最动人

崔培军和李福贵的善举展现了他们朴素而动人的情感,他们的行为背后,是对社会和他人的真挚关爱和无私奉献,这种朴素情感,让人们感受到人性的温暖和美好,也激发了更多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传递正能量的热情。
大象新闻记者 申子仲 崔瑞渊
8月20日、21日,崔培军、李福贵两位“河南老乡”的善义之举,前后脚接连冲上热搜。
他俩是正儿八经的老乡,李福贵来自新乡卫辉,崔培军则是新乡长垣人。当卫辉姑娘李福贵将46位山村老人扶上旅游大巴,当长垣老板崔培军把助学金亲手递到300多名学子手中,他们用同一频率的善举,诠释了朴素的情感最动人。
李福贵“义”在诚心助农。
她带着46位高龄老人去郑州旅游,其中不少老人还是头一次走出乡村。难得的是,这位27岁的年轻“大网红”将服务做到了天花板级别。
李福贵手书了46份“老人说明书”,特别标注了每位老人的“需求标配”,包括用餐口味、用药时间,甚至假牙清洁等等;车上配备了轮椅、速效救心丸,福贵的衣兜里还揣着老人们的医保卡复印件。这份将细节做到极致的用心,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做成了公共服务标杆。
崔培军“义”在真心助学。
这不仅在于现场发现金的“高调”亮相,更在于他坚持了多年的规则:亲手把钱递给学生,说明只资助大一一次,既解决“第一口奶”,也防止心理依赖。60岁大老板这种个性鲜明的“土方子”,真正把慈善做成了教育、将捐赠转化成了激励。崔培军的执着与坚持,把“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固化成了可持续的慈善公共机制。
当矿山机械制造业大佬“共同富裕”的呐喊经久未散,乡间那声“打豆腐的来啦” 又响彻互联网。彰显草根公益的李福贵和体现民营企业家社会责任的崔培军,一个带老人看世界,一个带孩子闯世界。
当这些个体善意被看见、被放大、被扩张、被效仿,这或许正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密码:把最朴素的情感,活成最辽阔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