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五年河南沿黄地区累计新增城镇就业超320万人

近五年内,河南沿黄地区城镇就业人数持续增长,累计新增就业人数超过320万,这一成就反映了该地区经济的繁荣和不断扩大的就业机会,也体现了政府和相关机构在促进就业方面的积极努力,这些新增的就业机会对于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大象新闻记者 张华婧
河南省黄河流域是人口活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六年前,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正式实施,为百姓福祉提供了坚强支撑。在9月28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穆穆介绍了相关情况。
穆穆表示,河南黄河流域集中了全省56%的常住人口,补齐这一区域的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是落实黄河国家战略、建设现代化河南的“必答题”。近年来,河南坚持民生优先的发展理念,强化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服务保障,努力提升黄河流域城乡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城带乡,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河南统筹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持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沿黄地区基本实现落户“零门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6.65%,高于全省7.4个百分点。优化黄河流域城市体系,郑州城市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洛阳副中心城市发展动能持续提升,郑开同城化加快由“硬联通”向“软协同”转变,社保卡服务等125项高频政务服务实现“双城通办”,公积金办理等66项便民应用完成线上融合。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流域内累计改造老旧小区8260个、惠及群众101.53万户,完成老旧燃气管网、供热管网更新改造4680公里,城市宜居韧性水平不断提升。
二是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新成效。河南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着力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流域内2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5G网络覆盖所有行政村。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流域内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5570万亩,2024年粮食总产量达894.75亿斤、占全省总产量的66.58%。实施乡村富民产业发展行动,重点打造粮食、畜牧等6大产业集群和红薯、奶业等18条乡村富民产业链,累计创建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强化后续产业扶持,流域内15个脱贫县全部形成2-3个特色主导产业,涌现出卢氏香菇、洛宁苹果等一批知名品牌,脱贫人口务工规模稳定在135万人以上。
三是围绕急难愁盼、兜底夯基,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实现新提升。河南始终紧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持续加强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力度,近五年沿黄地区累计新增城镇就业超320万人,占全省的56%。推动流域内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扩容提质,稳步推进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建设,布局建设的11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3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分别占全省的92%、60%;加快“双一流”高校建设和创建,积极筹建河南电子科技大学、郑州航空航天大学,“十四五”期间累计新设立20所本专科院校。加快流域内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和产粮大县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改善了354个县域医院、高中、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条件,县域医共体实现全覆盖,养老服务设施县乡两级全覆盖。强化兜底保障,稳步提高城乡低保、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和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标准。
下一步,河南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记总书记“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殷殷嘱托,聚焦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需求,推动民生建设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努力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