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岁女孩控告理发师猥亵自己,理发师被行拘,理发师不服起诉警方

一名年仅13岁的女孩控告理发师对她进行猥亵行为,导致理发师被行政拘留,理发师对此表示不服并起诉警方,这一事件正在等待进一步的法律处理,摘要字数在100-200字之间。
2024年10月的一起理发服务,让在济南历下区某美发店从业近二十年的理发师张泉(化名)陷入了名誉与法律的双重漩涡。因被认定猥亵13岁女孩,他被处以14日行政拘留,此后坚持申诉维权,然而2025年8月法院裁定案件中止诉讼,至今中止原因未明确,这场持续近一年的纠纷仍悬而未决。
据8月22日的报道称,2024年10月3日晚8时许,一名老太太带着13岁孙女来到张泉的理发店,要求为女孩剪短头发。张泉按流程为女孩洗头、理发,结束后准备清理脖颈和耳朵上的碎发——先用黑色海绵擦拭数下,因未清理干净,换为白色毛巾继续操作。据他回忆,女孩领口较紧,为彻底擦净碎发,他用左手轻勾拉开女孩衣领,右手持毛巾擦拭脖子及左侧锁骨处,整个过程约45秒。监控视频显示,当时女孩保持低头弓身状态,其奶奶坐在约2米外的椅子上,面朝两人方向,期间还曾与张泉攀谈。理发结束后,奶奶现金付款时与张泉有正常互动,还拍过他的胳膊,闲聊约2分钟致谢后离开,女孩也在张泉提醒下取走外套先行离开,全程未显任何异常。
次日上午,事情突然反转。女孩奶奶再次到店,称孙女反映理发时被张泉触摸胸部,女孩父母随即报警,警方以猥亵为案由立案。
案件调查持续了53天,期间张泉曾4次到派出所做笔录,警方还延长过一次办案期限,并调取了案发前张泉为其他顾客清理碎发的监控视频——涉及5名男性顾客和3名不同年龄段女性顾客,视频显示他给男性清理时均不拉衣领,用时约5秒;给女性清理时均有拉衣领动作,用时12至24秒。面对警方询问,张泉解释,女顾客更在意细节,因此清理更仔细、耗时更长;此次给女孩清理用了45秒,是因担心街坊邻居觉得服务不到位,反复擦拭所致;至于站在女孩右侧擦拭左侧锁骨,是怕绕到左边扯开衣领不礼貌,且当时想尽快下班。他还强调,右手持毛巾时,毛巾面积大于手掌,不可能触碰女孩皮肤,即便如对方所说“手背碰到胸部”,也需刻意翻手,监控完全能拍到异常动作,而他过往给其他女性顾客也有类似操作,只是因监控保存期短未留存。
2024年11月25日,济南市公安局历下区分局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张泉以擦碎发为由,多次用一只手拉开女孩衣领,另一手持毛巾从领口伸入衣服内触碰胸部,构成猥亵未成年人,给予14日行政拘留。张泉对此不服,认为监控和现场情况均能证明自己清白,还找多人查看监控,均未发现不当行为,于是在2024年12月13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该行政处罚。
2025年3月14日,历下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张泉的代理律师提出辩护,认为张泉的操作是正常服务流程:女孩奶奶作为唯一现场目击者,距离不足2米,全程能清晰观察,若有猥亵行为不会在事后正常互动;监控中张泉擦拭动作流畅连贯,无迟缓和卡顿,不存在异常举动。案件未当庭宣判,直到5个月后的8月11日,法院出具行政裁定书,以“存在其他需要中止的事项”为由裁定案件中止,恢复审理时间待定。张泉通过律师询问中止原因,未获明确答复;8月22日,大河报记者联系承办法官及法院外宣部门,法官称案件在审理中不便透露,外宣部门未予有效回复;此前联系主办民警及公安分局相关部门,也未获得案件细节回应。目前张泉唯一的诉求,是希望法院尽快恢复审理,通过公正判决还自己清白。
这起案件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观点呈现多元且理性的态势。有网友从证据原则出发提出疑问:“谁主张谁举证,女孩方需提供明确被猥亵的证据,不能仅凭指控就认定事实,司法有时似乎过度侧重弱势一方的份量,忽略了证据的核心作用。”也有网友关注到监控与现场目击者的矛盾点:“监控没直接拍到猥亵动作,女孩奶奶当时就在场,事后还正常聊天致谢,隔天再指控,这个时间差让可信度打折扣,这类事后报警的情况,更需要扎实证据支撑。”还有网友结合警方调取的过往监控分析:“张泉给女性顾客清理碎发时本就有拉衣领的习惯,用时也比男性长,这是基于服务细节的区别对待,女顾客更在意碎发清理,男性相对粗犷,以此判断他有猥亵行为,证据明显不足。”
同时,也有部分网友持不同立场,认为未成年人的陈述应被重视:“孩子没有说谎的理由,13岁女孩不太可能平白无故指控他人,或许是对肢体接触过于敏感,但也不能完全排除不当行为的可能,警方在当下形势下不会随意下结论。”还有网友从操作细节提出质疑:“给女孩清理用了45秒,比过往女性顾客最长的24秒还久,还伸了半个手掌进衣服,这个时长和动作确实超出常规,警方的判决或许有其考量。”此外,不少网友聚焦行业服务边界,建议理发店张贴告示:“为避免误解,脖子以下的碎发请顾客自行清理,现在这种争议太容易发生,从业者稍不注意就可能陷入麻烦,明确服务边界对双方都好。”甚至有网友结合自身经历感慨:“曾遇到女理发师清理碎发时掀过衣领,要是按这个标准,是不是也能算猥亵?行业需要明确的操作规范,避免模糊地带引发纠纷。”
从整个事件来看,核心争议始终围绕“证据”与“主观判断”的边界。监控未直接呈现猥亵动作,现场目击者的事后反应与指控存在矛盾,警方依据的“伸入衣服擦拭”动作,又与张泉过往服务习惯有部分重合,这些模糊点让案件难以简单定性。而法院中止诉讼却未说明原因,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案件走向的疑问。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此案都需以客观证据为核心,既要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其受到伤害,也需防止从业者蒙受不白之冤,影响行业整体信任。毕竟,司法的公正不仅关乎个体的清白,更关系到公众对法律边界的认知,以及对服务行业的信任基础,唯有清晰的证据和明确的判决,才能让各方信服,也为类似纠纷提供可参考的边界。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